苏辙还是去信询问了潘易岭关于茶马司的事,潘易岭早前有过传信,说起茶马司积重难返,苏辙对此有些不以为然,要潘易岭与当地官员处理好关系,茶马司龙蛇混杂,需要他各方协调。
苏辙收到潘易岭的回复,详细的说明他在茶马司这几个月的所得以及措施,也坦言效果不好,他的奏折是基于此而上奏的,他甚至认为茶马司因为利益太大,很多下层官吏也不愿离开,这造成机构臃肿,同时也霸占了更庞大的外部利益,人越多分润的人就越多,那只能挤压其他底层人员空间。
苏辙清楚潘易岭这番话是他在当地的体会,他又实在举棋不定,大宋从头到尾都有冗官一说,这事顽疾,新党曾经在这事上整饬一番,不过也是有些治标不治本。至于旧党重新上台,他本人就上过折子善待官员,这个善待有个极其负面的效果——冗官。
苏辙细读潘易岭的奏章,亦然清楚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但他又清楚很多时候不是道理问题,而是这么做很容易引起动荡,茶马司有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为朝廷买马,潘易岭的举动主要和茶有关,这又必然引起马市的事情。一个是钱财,一个是国家安全。苏辙觉得暂时不要动为好。这其实就是苏辙的一贯主张,能不动尽量不动,一切循规蹈矩。
苏辙明白一旦连他都不主张推行这个折子,那潘易岭在茶马司任职基本就到头了。潘易岭是大家眼中苏辙看重的一个人,潘易岭跻身的圈子也是这些人,潘易岭会失去最大的一个支撑。
关于治政,对错从来就不是特别分明,每个人所处位置和角度会让问题变得不同,解决方法更是千差万别。
苏辙很想把事情做个冷处理,但这事又面临一个问题,得潘易岭不再提,这点他做不到也不能做,他也不想这么做。官员相交,彼此借势,但并不代表他都要听你的,就这个折子而言,苏辙知道无论对错,潘易岭是花了心思的,他不能这么劝他,更不能去压他。
苏辙找来了李格非,他觉得把里面利害关系说清楚,或许李格非能劝一劝潘易岭暂且放下这事。李格非和潘易岭之间关系更近,他们也是同龄人。
苏辙很无奈,李格非和他相谈很久,别说没应下去劝潘易岭,倒是劝他推这个折子,说服政事堂采纳或者部分采纳潘易岭的方法,这让他有些猝不及防。这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很多官员是认同这个折子的,包括巴蜀一系。
苏辙还在犹豫,御史中丞李之纯过来会他。
原开封府尹李之纯去职调任知成都府,这短短半年时间朝堂换人如流水,就没多少安宁,高太后和政事堂又把他调了回来,任命御史中丞,是希望谏台能安稳下来,让朝堂安静一些。李之纯在清流中有识大体,知大义,性情耿直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