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第122章 廷试题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廷试题目(1 / 2)

政事堂今天发生一查大事。

中书侍郎李清臣就朝堂廷试进士拟策论题引发大争议。

李清臣在董敦逸的弹劾中并没有持强硬立场支持他,他只是认为事归事人归人,借小事弹劾人进而引申旧党所持策略,这不是君子所为。

李清臣是现在朝中声望极隆的大才子,这届贡举后的进士廷策由他来主持。李清臣把新党的理念明明白白的表达了出来,他的题目很长,长长的一段话表达对元佑变政的疑虑,总结就是废弃新法是不对的。这个题目发到廷试,就不在是风向问题,这几乎明明白白告诉全天下士子,朝廷要“拨乱反正”。总会有人按着这个题目,找出需要的条目和情况把元佑治政批得体无完肤。

李清臣列的题目再长也是题目,他不可能把新法的治政理念完全表达出来。但他的每一句说辞都触及新旧两派的核心,他需要挑起这种争论,旧制现在就是现行的,没有争论就会按着原有的方式进行,只有争论才能找出原因,才能找到机会提出旧制的缺漏。

新法旧制不论哪一个在台面上运行,一旦扯出两种理念,那台面上运行的这个肯定吃亏。另外一种法好不好有没有纰漏现在是说不出来的,但台面上运行的法显然也不会面面俱到,就极易受攻击。只需抓住它不足的地方放大就好。

李清臣点出的是新旧两党的核心之争。

第一个是科举涉及的内容,旧党当政,用诗词歌赋取代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字说》,也就是“荆公新学”,这几乎就是新党所有论政最核心的起源。新党在宋能成势,新法能闹出这么大动静,不仅因为权势相关,他们是有新的理念和策论的。“荆公新学”在士子集团中风靡,也是后来王安石回朝任宰执的一个原因。哪怕后来归于旧党的韩琦、司马光这些人当时也是希望他回朝主政的。当李清臣把这个作为第一条引入题目,意指重考“荆公新学”,是要从士林中开始掌握话语权。

第二个则是新法核心的两个《青苗法》和《免役法》,关于青苗法李清臣并未抬高,好差而论或许有些争议,差役法李清臣就清晰的表达新法的差役法实为良法,因为现行的差役法让宋朝民不聊生。

最后则是论及旧党几个重要的策略的得失,一个是治理河道整治漕运,一个是边境放弃四寨给西夏换取所谓和平,一个则是茶盐铁等朝堂专卖一事的反复。

李清臣的几个问题放在题目中,要是他引申写出一篇策论,这基本就是新党讨伐旧党的檄文。李清臣没有这么硬来,但他把这个题目发给廷试,那带来的震撼一样可想而知,考生中一定会有大批新党信徒愤然提笔侃侃而谈。新旧两党两种理念事实上已经在分裂整个士大夫集团。

……

门下侍郎苏辙抗言上奏,到了这个份上,作为旧党真正意义上的中坚,又在政事堂,他不得不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