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救援队员都很担心狙击手的伤,尤其观察员很自责。好在队长带来了好消息,狙击手已经安全稳定了。
但画面一转,队长一个人忧郁地站在船头上。原来,狙击手的伤是稳定了,人也安全,但后果也并不轻。
这艘船的舰长用《出塞》的下半阙安慰了他。」
其实那舰长念诗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韵律,就是简简单单的话,但各朝不少人都听得热泪盈眶,不少将军更是连声叫好,日后便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一般。
汉,霍去病和卫青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重复着这两句诗,然后对看一眼:
作为亲人,他们不希望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舅舅/外甥身上。
但同为将军,他们又无比理解彼此被这句诗震撼到以及想要践行的心情。
宋,辛弃疾大笑一声:“好诗!好句!”
他都不敢想象别的世界中,不能在战场上杀敌的自己会有多么的郁结。
为了家国,为了大宋,能有马革裹尸的机会,简直是他的大幸!这诗真是写到他的心坎!
明,戚继光握了握拳,一想到那有丑恶嘴脸的海盗,伤了他种花家的子孙,他就立刻浑身充满干劲,这诗简直给他二度充电。
正巧他今天本来就有计划,于是立刻吩咐属下安排:“出发!巡海!”
那倭寇也跟海盗差不了多少,若是今天正好有胆子大的撞上来,那可真是挑了个好日子!
「地点改变到别的国家,一位种花家面孔的女记者跟自己的上司争吵起来:女记者想要调查一个对世界不利的危险对象,但上司担忧她的安全,不许她去。
女记者还是出发了,但途中她忽又折返,她的车直接发出耀眼火光和清脆声响!
幸存的女记者虽然被吓到,但他她似乎回忆了什么,然后眼神更加坚定。
而就在同一时刻,还是刚才那艘很有安全感的大船上,船上的众人正在议事:
女记者在的国家有人造反了,很是危险。所以,这艘船要去把那里的种花家人,都接回家。」
夏栗子先是跟女记者同步被吓到,刚喘了口气,又听见要接人回家的台词,激动到不得了:
“我当时选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这个,我最喜欢看把种花家人都接回来的剧情了!看着贼爽!平时看热搜刷红色小地瓜我也喜欢看这种的。”
各朝的观众们对女记者这一段其实没怎么理解,他们只能大概看出女记者很危险。
而后面的剧情就让各朝很是不可思议了:那艘船竟然要去接人?
但,别国造反,若不小心身处乱局,不都是自己逃命吗?
秦,从战国时代过来的始皇跟着电影中的情况设想了一下:差不多就是燕齐交战,他这边让大秦的将军带着兵士们把在燕齐的秦人带回来。
但……这怎么可能?
且不说能不能把人都接走,就是真的接,也不可能不引起燕齐的猜忌,以为秦国要协助哪一方,很容易将矛头引过来。
这般劳心劳力却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对大秦来说没有任何做的必要。
可,后人这么做了,而且,听宿主的语气,干过不止一次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