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那将不可小觑。
不过邱玉玲也有私底下招人诟病的地方,工人们戏称,妇联擅长保媒,邱厂长擅长判离。
要是谁家出了恶婆婆、恶媳妇、家暴男,邱厂长做的的不是调解,而是直接批条子让离婚。
吓得那帮子爱挑事生非的,最怕谁说要找厂长评理,生怕厂长听个缘由,都不调解,就叫他们分手。
连带着枣花家属院的气氛都比别的厂区和谐。
国资委先收到了邱玉玲对奖励的处理方式,当时发起的高层十分满意,扭脸和于老说起这事,“我就说我没看错,是个苗子。”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于老当然也是这个想法,“可惜呀,人才发现的太晚了,小邱很适合在外贸部发展。”
“你这什么毛病,人才在哪儿都有她的作用,你看人家小姑娘,把偌大的厂子经营的有声有色,从落后到先进才用了多久……”
两个人各论各的,却又殊途同归,都觉得小邱同志是个人物,网罗到自己麾下才能物尽其用。
他们还不知道邱玉玲的‘默写’书籍呢,知道不得更惋惜人才。
但几个老教授们知道呀。
他们拿到了原文版和译文版两本,一看之下,那好家伙,对小邱同志的看法更上一个高度。
“人才,人才啊!”
邱玉玲不敢留下听他们表扬,实在是作弊做的她有些胜之不武了。
但这都不妨碍邱玉玲同志被拔上了新的高度。
桑校长父女俩在看译本的时候,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先前还是小看了这位小同志。
“咋样?老桑?有问题没?”
桑老合上书,“没有,有些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就是我也要多方查过资料,才敢有数的,说明邱厂长这是下了大功夫的。”
有能力的人,不以岁数论高低,从此,他们把邱厂长放在了和自己同样的高度。
邱玉玲的报告辗转到了上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协同派了专家下来考察枣花厂。
他们尤其对无纺布的处理抱有极大的兴趣。
参观了邱玉玲的厂房以及工序外,都良久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