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
不知事的公子哥们仍在成日狩猎,赛马。
而群臣则与邻国使臣进行着紧张的谈判。
户部官员最为矛盾。
各国纷纷求购大启武器,无疑能为国库带来长期的丰厚收入。
然而,海上运输这些武器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令人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在吴相主导下,大启与倭国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白银进口协议。
这意味着户部需要迅速收拢全国各地的瓷器、丝绸等物品,用以交换这些白银。
而后续如何将白银合理投放至各地,让百姓们能够用宝钞和铜钱兑换,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国计民生。
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几乎每日都在营帐中开会,商讨对策。
皇帝轩辕裕也因为多了苏琦这位老师,每日都要花两个时辰聆听他的讲课。
苏琦的见识和眼界远超翰林院那些官员,让轩辕裕听得如痴如醉。
连那些公子哥们的邀请都推掉了好几次。
轩辕裕自然还是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
这日,轩辕裕让吴楚洵和左东明一同陪同他听苏琦讲课。
可能是为了缓和关系,轩辕裕和吴楚洵都默契地避开了那晚的不快,仿佛又回到了小石头和吴大哥的亲近时光。
这时,苏琦正说到关于君主如何治官吏。
他神色温和,声音低缓。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此话一出,轩辕裕顿时茅塞顿开。
他迫不及待问道:“苏太傅,我明白了,治理官吏就是要知人善用,了解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如此便能驾驭天下人,对吗?”
苏琦神色恭敬:“陛下英明!”
吴楚洵同样是陷入了沉思。
但他心中的思绪却与课堂上的话题截然不同。
以他所了解的历史而言,自古王权霸业者,必先掌握军权。
放眼如今的大启,军队的分布错综复杂。
主要有京兵、边兵以及各地营兵。
而最为关键的水师,比如江州的水师,就掌握在耿同光的手中。
这种军权的分散和混乱,与轩辕凌御极时期,天下兵马大半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的局面相去甚远。
京营的兵权更是分散。
一部分禁卫军由皇帝直接掌控;
另一部分则由兵部插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