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唐奇谭> 第一千一三十六章 纵论(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三十六章 纵论(下(2 / 2)

但是,高宗继位后为了笼络人心和对抗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又放开了这口子而大肆封赏,甚至在中书门下尚书省的宰相定额之外,以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方式,来绕过中书门下的擎制和劝谏。

因此,如今通过勋贵、官宦子弟的门荫,对外征战的军功晋身,还有下层胥吏的递补入流;再加上推行科举多年的选士,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员数量,但是朝廷能够授予的职位,却是相对稳定的。

最终到了高宗朝晚期,光是在任的内外文武官员,就已经膨胀到了一万三千有余;而其他只有头衔和身位的候补、待缺的官员,更甚于此,也由此形成了相当的压力和内卷,政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然后在官多位少、竞争激烈、却流转不畅的情况下,又由此衍生出了贪腐、弄权,乃至是吏治松懈的诸多问题。而如此规模的流内品官员支出,再加上连年征战的消耗,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力不支,

因此,高宗晚年风痹频发之后,就基本放弃了扭转这种局面的努力,而开始进入半躺平幕后状态,将台面上政务转交给自己枕边人,也是与世家大族、勋贵老臣,天然对立和别无瓜葛的武后监领。

虽依靠这种一内一外、台前幕后的“二圣临朝”框架,修修补补的维持运转多年,但也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和连锁反应;比如缺少流动的中下层,积累的巨大矛盾和应力,最终化作武周代唐的助力。

当然了,也许最初的武则天并没有代唐的打算,而只是效法古代的吕后摄政故事;但随着天下大势的发展,自然而然将其推动到那一步。因此,太子李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断或主导这种势头。

但还要不能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动荡,或是让他所珍视的人和事物,为此付出过大的代价;这就有些过于奢望和贪心了。毕竟,具体的关键节点改变容易,但天下人心所趋的大势却不是那么好扭转。

太子李弘,也只能以储君监国的天然身份,依靠预知部分未来可能性的优势,与之一点点的拉扯和争夺;其中潜在的事态和未来局势的主导权。故面对太子李弘的深入请教,江畋也只能换位剖析:

“身为统治者,注定要在身边聚合了一群,不同诉求和野望的追随者;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彼此制约和竞争的相对权衡之下,同时最大限度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用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