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曾南希小组测试的还有一支来自军队战略支援部队的电子干扰分队。每次一旦安装中科大的无人机升空,他们就只负责干坏事——使用各种手段对无人机进行干扰、阻碍、欺骗。曾南希要做的事情,就是按预定程序不断向安装了量子通信设备的无人机发送各种指令,或改变飞行姿态与路线,或侦察、或拍照、或投弹、或发射导弹攻击。
总之,曾南希要在无人机升空时段通过量子通信设备发出指令,而无人机要根据指令准去做出一系列动作,最后还要在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顺利返回靶场。
刚开始,曾南希小组测试的是大型无人机,然后吨位逐渐减小,直到吨位最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经过测试,当无人机飞离靶场达3000公里之时,还能够在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正常接收指挥中心发出的各种指令。
有一次,量子设备突然停电,没有及时发送指令,大家都以为无人机回不来了,没想到当量子设备重新通电后,发现无人机正在按原路返回。这可不是曾南希他们的功劳,是无人机生产厂家早已安装好北斗定位系统,当无人机处于空中待命状态时,超过一定时间,无人机结合自身油料,自行规划返程路径。
当曾南希小组人员看到这个场景时,无不为兔子强大的军工能力喝彩叫好。
让曾南希小组最感痛苦的是夜间测试,大西北春天的夜晚可没有蓉城那么春色宜人,零下10来度还算温柔的,多数时候都在零下20多度。这里的夜晚没有霓虹灯,更没有麻辣烫和卡拉OK,有的只有呼呼作响的风声,和寒彻透骨的冰冷。
曾南希和赵信商量了一下,碰到夜晚测试。他和赵信必须得上一个,遇到点事也要有人处理。赵信是军人,对掌中极端恶劣天气以及该司空见惯,但是曾南希就遭罪了,他是蓉城人。蓉城人哪见过如此冷的天气呀,因此一到轮着他值守夜班,曾南希就痛苦得不行。但是,他又不能每个晚上都让赵信值守。就这样,曾南希硬是咬着牙将这些个硬骨头一个一个给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