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秋伯是杨家家仆,看着杨韬长大的。
杨韬开了书院后,因为收的束修不高,加上杨韬手里一有银子就花销在那些在孤品珍本的书籍上,名气虽大,竟雇不起仆佣。
秋伯就和秋婶一起跟着过来,帮着杨韬打扫书院,兼顾着书院学生的包饭。
原本加上杨松涛这个小书童在旁帮着,两人虽都已年近五旬,却还顾得过来。
秋伯摔伤后,杨韬就想把他和秋婶送回父母家中养伤,雇人打扫书院和做饭。
可是由于书院偏远,活计又繁多,竟一时找不着合适可靠的人手。
近些日子,由于无人去买菜,杨韬打算先找食店订餐每日送过来。
可是周边的食店要么嫌远不愿送餐。
要么狮子大开口,定个和酒楼吃饭差不多的价码,算下来学生交的那点餐费,根本不足以吃上一顿饱饭。
问了一圈竟是白费工夫,书院晌午这餐的包饭一下子成了大难题。
平日里不通俗务的杨韬,这几日真是睡觉都在发愁,给书院搬家的事也只得暂时搁置了。
今日玉诚一说,自己家的食店愿意给送一段时间的晌午饭,杨韬可高兴坏了。
一到放学时间,杨韬嫌走路太慢,就带着玉诚和墩墩雇了骡车赶了过来。
寻李氏商议每日送餐的数量和时辰,送订餐的银钱。
他对着李氏道谢不迭:“大娘子此举真是雪中送炭,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李氏忙摆手:“先生太客气了,我就寻思着天气寒冷,孩子们吃不饱饭,哪有心思读书,我这也是当娘的私心罢了。”
杨韬脸微微有热,惭愧地道:“是我这个做先生的失职。”
“这几日包饭都是凑合出来的,确实是吃得不好,原想着找到帮工就行了,没想到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
李氏对这些也帮不上忙,就宽慰道:“杨先生莫急,你看这样行不行呢,我们食店每日午时之前,把晌午的餐饭给你们送过去。”
“书院里只需要准备上几个大蒸笼,到时把送到的饭菜放在蒸笼上热一热就行。”
“热饭菜就是个往锅里添柴烧水的活计,会烧水就会干这活,这样就不用再专找帮工来做了。”
“只要有人能给加热一下饭菜,晌午时孩子们就能吃上热乎饭菜了。”
“我们食店里售卖的炒菜就是这样做的,炒好后分装在小碟里,放在蒸笼里保温着,客人过来,随时都能吃上热饭热菜。”
杨韬平日里哪想过这些,听着李氏说这些细节安排,只知道跟着点头,眉头都不知不觉舒展开了。
心里想着:“按大娘子建议的方法,让学生们吃上热饭热菜,应该不再是难事了。”
李氏接着又问:“不知书院里有多少学生在那里吃包饭,晚饭和早饭又有几人吃呢。”
“要不要晌午时多送些,也省得晚饭和早饭还要另做。”
“现在天气冷了,午间送过去的饭食,就算放到第二日吃,也不会坏。”
杨韬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忙站起来,躬身就向李氏行了个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