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核心技术层面,这类企业是不会轻易向当地企业开放或共享,这是出于保护自身竞争力和商业利益的考量。
面对这种情况,秦立考虑的是,要紧紧依托昆仑昌等大型企业的优势,积极培育本土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长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他计划加强与昆仑昌等企业的合作,引导它们与本土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秦立还将注重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制定相关行业的创新扶持政策,鼓励它们加大研发投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逐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他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长阳市的本土企业一定能够在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秦立的眼中,长阳市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
在特色农业领域,尽管扬长县的柠檬和草莓种植以及雷鸣县的中药材建设基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整个3区9县的广阔地域而言,这样的产业布局仍然显得较为单薄。
秦立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各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文化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虽然雷鸣县的少数民族文化园和余居区美食街的升级工作为长阳市的文化产业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整体上仍显得不够均衡。
秦立明白,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因素。
他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活动,让文化成为长阳市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秦立开始深思长阳市未来文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他考虑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地区的独特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和文化品牌。
同时,他也将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长阳市的特色农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秦立转身叫来了李昕,“你立刻起草一份文件。”
秦立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这份文件要发到长阳各区县主要负责人手里,要求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文化传承和特色农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一周内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