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还能娶婆娘。”
前面那段话,有那么几人还有些无动于衷,但最后这句,却是让所有乞儿眼睛都亮了,几乎是异口同声道:
“想!”
“好!”杨珍站起身:“想过好日子的,现在跟我走,我带你们去城里,另外住套房子。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这顿饭,就算我请大家的。”
“还有,想跟我走的,把这炉架、盘子,都清洗干净再走!”
……
杨珍下山的时候,后面跟了九个少年。
总共十一人,有两人犹豫半天,还是决定留在山上。
杨珍无所谓,机会只有一次,你既然放弃,那就怨不得别人。
稍稍意外的是,那个挨了打的刘好,倒是积极得很,最先跟他走出道观。
一行人返回涫阳郡。杨珍一路带着他们,先去杂货铺子,买了成套的被褥、铁锅、瓷碗、勺瓢、火钳、擀面棒、菜刀、菜磴等等,还有打扫的炊帚、笤帚,以及脸盆、毛巾、皂角等等,一家店铺不够,便多去几家,总算是将这些东西买齐。
接着,又去成衣铺,每人三套衣物鞋袜,有棉衣,也有常服。
那些小件的,不好拿的,比较重的,杨珍统统装进储物袋。至于被褥什么的,则捆好之后,人手提着一件。
这些乞儿,见杨珍大肆采购,舍得为他们买这么多物品,心中的怀疑不安逐渐消散,一个个笑逐颜开,也愈发听从杨珍的指挥。
终于来到新买的宅院,杨珍推门而入,吩咐众人见东西搁下,然后将他们都叫过来。
“这房子,以后就给你们住!”他大声说道。
众乞儿脸上都是不敢置信,见他表情郑重,不是开玩笑,这才欢蹦乱跳,大呼小叫,闹成一团。
还有人捂着脸放声大哭。
杨珍任由他们发泄,好一会儿安静下来后,他问众人:“你们都有谁识字?”
大家面面相觑,过了一会,竟有七人将手举起,那蒋顺、杨麻布、刘好都在其中。
杨珍大感意外,一问之下,才知这些人竟是和铁柱差不多,都有过在大家族当义子的经历。同样也是在十二岁之后,或者是不愿遭受虐待,逃出主家;或者是干活摸鱼,被逐出主家;也有主家养不起,任其离去的。
剩下不识字的两人,则是出身贫苦,家里遭了灾,不得已出来找口饭吃。
当然,这些人的识字,也仅限于那些常见的字,还有就是自己的名字。
不过,这已经让杨珍喜出望外了。
随后,他指着蒋顺和杨麻布说道:“你们一共九人,算一个小队。你们两个,一个(蒋顺)为队长,一个(杨麻布)为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