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国学经典时,我们更需要摒弃那种仰望的心态,避免将其视为解决所有人生难题的万能钥匙。
这种观念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思维方式,认为古老的智慧必定能够解决当今的问题。
然而,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我们必须明白,最前沿的思想和最有效的人生进阶方法都存在于当代。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当下,而非仅仅追寻过去的荣耀。
许多人热衷于研究过去的文化遗产,但实际上,他们往往运用现代的思维模式来诠释这些经典作品,甚至借助这些经典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包装。
历史牛人大概分两类,一类如孔孟,在世时并未取得世俗的成功,也就是没有立过大功,但却能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这类人物并不多,以后有空可以详细聊聊。
还有一类则像王阳明、曾国藩这样的,在世时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位极人臣。
大家常说:“一定要向有成果的人学习”。
那么,什么样才算是有成果呢?
从传统意义上讲,所谓有成果即“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意味着深受人们敬爱,拥有众多门徒,并通过教育影响了许多人;立功,则表示立下了伟大功勋,当上了高官,积累了大量财富;立言,即拥有自己的着作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例如《论语》《孟子》《传习录》以及《曾国藩家训》等。
在我们当前所理解的范围内,所谓的“有结果”,通常被定义为赚到大量财富或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而那些没有取得这些成果的人所说的话,则往往被视为无足轻重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废话。
然而,这种观点令人感到不适和厌恶。
但是,作为一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士,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从概率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但成功意味着要去做那些具有较高可能性的正确之事。
有趣的是,世界上并没有一份明确的清单,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是大概率正确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想要实现阶层的跨越,那么底层人所说的话自然而然成为了小概率成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