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摆渡未果
人必须死,但不一定生。死是宿命,生是偶遇。死要死得其所,死后要有去
处,不然,生命就会成为世界精神生命的垃圾,这种垃圾没有自动焚毁机制,而
如果生命永恒,世界将永远没有生命。于是善良的人们设计了很多的可能:上帝
和天堂,佛祖与地狱,轮回转世,无神论等似乎都没有办法统一标准而成为类似
联合国宪章的制度安排。除了无神论,其他的这些设计几乎都有一个中介,摆渡。
摆渡,说白了,就是交通手段或者交通工具。这个工具和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再好的设计蓝图美景,如果不能到达,那也是白搭。那我们来看看摆渡说能解决问题吗?试试看吧!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在她的代表作《魔沼》的开篇中提到的霍尔拜因的版画题词中涉及的幻觉死神陪伴是一个十分荒诞却又十分可信的生死感。其实,很多人都认为人死的过程有死神来到。中国文化里面是阎王派来小鬼,西方文化中一般均有上帝派来天使领走信徒,异教徒被恶魔赶下地狱。英国女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中的摆渡人崔斯坦和苏珊娜等是上帝派遣的生命重生使者,他们负责把死者领去天堂得以永恒,但他们的必经之路的荒原却四处都是魔鬼。这两种力量左右着人的生和死。生即重生,而死则万劫不复。而有关转世轮回之说在佛教与道教中均有涉及。儒家文化始祖孔夫子回答生死的世界质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这种生死观是公允的,即生是死的过程,尽管死是可知的,但生是未知的,因此生就有了意义。如果把死看得太透,那还生何益何趣?其实生就是生趣和生力,死是生的美好结局。如果没有死,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生,即空无,也就是无。而孔圣的生死观致极的哲学思辨则是:我连生都没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呢?话外音则是:我还没活够,为什么要想知道死呢?直白点吧:活着就够了,为啥要去管死不死呢?其实,孔圣是活透亮了的。他把自己的一生当作未知而活,努力探索了生的意义,实现了生的价值。他的生已经诠释了死,他的生和死是等值甚至是超值的。因为他生得很充实,很智慧,很深刻,所以他死了两千多年还活着,孔圣和他的儒家思想至今尚在,而且还会永生永世。这就是生和死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