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瀍因为心情不好,又连续几天没上朝。
到第七天他将政事堂宰相和各部门一把手悉数召来紫宸殿,听他们汇报这几天的工作。
没人敢提曲江宴的事,李德裕直接汇报了前线战况,目前唐军与昭义军在泽潞之地还是相持不下。
李德裕汇报后试探问可不可以将刘异调去前线。
“刘驸马确实是军事奇才,无论对战回鹘,还是对战太原叛军,他都能以少胜多,速战速决,若将刘驸马派去讨伐泽潞,或许不出一个月就能结束这场战争。”
李瀍思索片刻,摇头拒绝。
“平了个太原,他就要了售盐专卖权,若让刘异平定泽潞,他还指不定又提出什么离谱要求,还是让他继续留在京中吧。”
李瀍感觉现在刘异声望有些高,这对他将来除掉此人不利。
他停顿片刻,忽然笑着对李德裕说:
“不调他去泽潞,但不妨碍李司徒继续派你家三郎跟刘异探讨军情啊。”
李德裕脸色微微尴尬,皇帝果然什么都知道。
李德裕汇报结束后,吏部尚书崔龟从开始汇报关考结果。
“陛下,全部进士已经通过关考,吏部将在三日后举办博学宏词科和书判拔萃科考试,对通过两科考试的进士优先授官,而对只通过关考的进士圈入铨选之列,等待各州县出缺,将他们与其他待铨选的官员放在一起比较,酌情启用。”
博学宏词考试,顾名思义,既考察进士是否“博学”,又要求用“宏词”。考生需以渊博精深的学识,优美恢宏的文词,作诗、赋、议论文各一篇,所以这个考试也叫考三篇。
博学宏词从进士里优中择优,被称为“士林华选”,上榜者大多可获任京官,最差的也是校书郎。
韩愈当年考中进士后,一直未等到授官,他为此连续考了三年博学宏辞,均失败落榜。韩愈最后能入仕为官也不是考过的,而是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先给他发一个offer,朝廷才顺水推舟给韩愈授官,并将他派到董晋帐下。
与华丽的博学宏词相比,书判拔萃考试则更注重实际,主要考察书判水平。
白居易当年准备书判拔萃科考试时,创作了大量拟判,也为后世留下了《百道判》。
无论通过博学宏词科考试,还是书判拔萃科考试,新科进士都不必等待铨选,是能尽快授官的捷径。
李瀍询问:“新科状元郑言报名了哪一科考试?”
“他哪个都没报。”崔龟从回道。
“什么?”
李瀍疑惑片刻,随后意识到荥阳郑氏估计不想再让族中子弟留在京中卷入朝局。
难道郑言也有藩镇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