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人间悟道成仙指南> 第467章 儒家之道(二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7章 儒家之道(二十二)(1 / 2)

易:是的老师,哥本哈根派的理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爱因斯坦为了反对哥本哈根派,还说出了一句名言:“上帝不掷骰子”,意思是上帝可不是玩随机性的。否则按照这量子理论的解释啊,那咱这世界上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存在,而是什么呢?而是既是有的又是没的,这还有个学名,叫叠加态。

大家听不懂吧?听不懂就对了,哥本哈根派的人认为,听不懂就是懂了!如果你说你听懂了,对不起,那恰恰证明你还真不懂!这话正是量子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说的。

老师,这量子理论如此奇葩,跟王阳明的心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米:关于心学呢,我也查了一些人间的资料,再结合天界的理论给你讲讲吧。

南宋的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的说法,认为心是万物之本,宣称“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在这基础上又更进一步,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由此就形成了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心学说起来是很绕脑子的,应该是受了禅宗的影响,一说话就跟偈子差不多,不同的是,佛学把一切主观客观都归结到了空上,而心学呢?是强调主观存在,把主观认识无限扩大了,这一扩大可不得了,把客观都给装了进去,变成了只有主观,没有客观的情形。

王阳明曾用山花向朋友打比方,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听听,这不就是标准的量子理论吗?和哥本哈根派看月亮的论调是一模一样啊。

易:我去,原来心学和量子学还真有渊源啊,没想到西方人引以为傲的量子学,也能在中国找到祖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