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四句教的后两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有问题吗?我觉得这两句挺有道理啊。
米:道理?什么是道理?先有道而后有理。理有正邪之分,正理建立在天道善恶原则上,否则就是歪理邪理。没有天道原则这把尺子,如何判断善恶良知?善恶良知不明,又如何实行“为善去恶”?
就拿你说的甲午海战来说吧,那位叫东乡平八郎的,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善吗?有违良知吗?
易:哦!我突然明白了!难怪那些侵略者不认错,原来他们认为自己根本就没错!他们觉得自己才是有理的!既然“心即理”,那么野心也是理,也是善,也是良知啊!
他们也懂得美,也知道礼,但是他们按照“心即理”,产生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按照自己这套标准,他们既能有情有礼有美好,也可以搞侵略,搞以下克上,甚至为了自己的道而勇于“殉道”!
就说那位东乡平八郎吧,在我们看来他挑起了不义之战,可是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为家国担责尽义,力战强敌。他受到了同族的敬仰,听说他那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竟以跪拜的方式迎接他回家。
然而天道原则的第一句就是“先对别人好”啊!这是永恒的先善铁律!而他们恰恰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能够毫无心理负担地发动偷袭,从不理会什么先礼后兵、后发制人、不先开第一枪等等基于先善的道义规矩。
米:恭喜,你弄明白“道理”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