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中的万幸,就是他们没有像其他更加过分的父母一样,一等到我毕业,就借口老了身体不好,没办法继续工作,要求我这个孩子马上供养他们。
那其他的问题,我就尽量自己消化吧。”文婷说道。
“还有我的,以后有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心情不好就跟我说,我带你去吃好吃的,比如你最的椰子鸡火锅,或者我们去大肆运动一番,就去打你最喜欢的乒乓球。
大家不都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晨冰说道。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观念不同,思维不同,而且他们还拒绝接受我的意见,不想尊重我的想法。
我只好尽量让自己不去在意,也不强求跟他们也拥有一段和其他家那样的亲密美好的亲子关系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幸运,和父母拥有一段人人称羡的关系的。”文婷带着着些许伤感地说道,但显然已经不像小朋友一样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全世界了,也不像完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小孩子一样把爸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全盘肯定、全盘接受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了。
她心里早就想定了,爸妈没办法接受她已经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那是他们的事,他们克服不了的思想障碍、难以逾越的封建时代思想糟粕、难以打破的思维局限,自己终究不能代替他们去解决,思想上、思维上的难关,终究是要自己度过。她已经努力过了,一次次跟父母沟通过了,但代沟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注定不是每个家庭的两代人都能达到思想上的和谐与情感上的共鸣。
这辈子自己只过一次,既然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显然也无法预见和决定自己的死亡(什么时候死亡,以什么方式死亡),唯一能决定的就是活着的时候如何生活了,那自己可不想要扭扭捏捏、拖泥带水地局限于什么早已过时的三纲五常,为了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情况和观念的所谓孝而一退再退、委曲求全。在她心里,这个时代的亲子关系就应该是相互尊重的,以爱、喜欢、感情和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的,而不是以什么冷冰冰的远古时代的僵化观念为亲子之间所有互动的准则。
“你说的也对。像我爸妈这么开明的人,真的对我毫无所求,只希望我能够自食其力,并且能为这个世界多少贡献一点儿积极因素就好了的父母确实凤毛麟角。
大多数父母一般也就是嘴上说着、标榜着自己的无私和奉献,其实他们生孩子的逻辑也不过是为了养儿防老(目的性极强,要求回报,并不是真的无私)以及有着到了年纪别人都有了孩子我也要有个孩子的随波逐流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