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显着的技术压力下,不要盲目的追涨追高即可,且短多无忧的情况下,不必惧怕回撤,特别是下周可以实现短期三叉助涨线结构,这会带来短期有利的支撑助涨效应。可以说,未来1-2周内,有压力,也有支撑。
而经过2周之后,则也是有望逐步促成40日周期可实现转变的关系,同时从10月份低点来看,也使得60日周期具备扭转的关系,这无疑使得2周后,一旦短多优势持续促进指数调和中期技术关系,那么即时产生的任何向上脉冲,都渴望带来技术优势的跃升和扩张。
当然,这一情况,还有待市场演变过程来优化,未来2周内既是积极发挥短多优势的阶段,也是持续改善中期结构的好机会。在这个阶段,可以把重心置于个股,但也避免追涨杀跌,反而要把握上有压下有成的低买高卖机会。
至2023年,大盘整整画出了24根年K线。暂且可以不去探究其基数、体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只是单从走势上看,这24年还真的是呈现出震荡向上趋势的。这个趋势的最大的支撑线则是20年线。2023年的最低点2882点,则依然体现出这里的强大支撑。同样地,如果从趋势上沿来看,则可以推导出2024年极大概率地可以有3731点以上的点位诞生。
2023年,以新能源为首,绝多数个股股价都一路新低再新低,有很多白马成长股股价从历史最高点计的跌幅不仅仅是腰斩。再单从2023年单年度来说,全市跌幅达50%以上的有80多只,跌幅40%以上的有200多只,跌幅20%以上的则高达近1100只,出现绿盘的则高达约2400家。
可见,股价变化固然受整体经.济.、行业及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但从中观与微观层面来说,情绪确实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影响因素。至于交易制度规则等的设计层面,是否会被一些资金所“合理”利用,给市场带来重大波动,其实也可以归结为情绪,因为带节奏其实也是在带情绪。投资者之所以不能摆脱市场情绪的影响,只因为情绪影响周期可能有足够长,投资者并不是完全能够挺过一轮周期。
在投资方向上,继续看好科技成长板块,尤其是AI、机器人、MR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消费电子的周期性复苏机会,还有近期推动市场大反攻的白马蓝筹类股票,都具有比较强的延续性和底部扩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