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隆万盛世> 第1242章 遭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2章 遭遇(2 / 2)

军队对后勤的依赖大大加强,甚至到了打掉后勤,就等于限制一支军队的火力,让他们完全无法施展的程度。

后世二战中着名的转折之战,不管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是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最后都是输在后勤上。

后勤没有足够的准备,来不及向前线提供御寒物品,让进攻只能被迫中止,最后被对手逆袭,进攻战变成被包围战。

现在的大明,虽然火器不如西方国家犀利,但是装备占比已经接近三比一,早就超过同时期欧洲军队四比一甚至五比一的程度。

是的,别看现在欧洲军队最早大规模装备火器,但大规模装备其实也不过是把火器手的比例提高的两成。

只是他们的统帅意识到火器的厉害,所以国家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这方面的研发,是主动的。

有了研究成果,很快就会装备到部队里使用。

但是,欧洲国家国小民贫的缺点这个时候也完全暴露出来,他们缺少资源,工业时代也没有开始,所以生产力也是极低的。

大明的生产力虽然要不比欧洲国家强几分,但胜在国力强盛,地大物博在这个时期是绝对算得上的。

有了资源,又有人口优势,自然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装备部队。

更何况大明的军事职业化丝毫不比欧洲晚,甚至更加彻底,把军队都先搞成世袭制。

户籍制度虽然有缺点,但世世代代军户的属性,也让这些军户家的孩子还在年幼的时候就能接受到一些军事技能的培训,进入军队后就能很快上手。

至少,他们对于军队的纪律,都是一清二楚的。

可以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大明在这个时代还是全面碾压欧洲国家的。

而在大明,火器的研发更多还是个人的喜好,喜欢火器的学者,自己进行这方面研究,然后交给衙门。

当然,最后是否能够被朝廷接受,并组织生产,那就得看这个人在朝廷里的影响力了。

许多时候,这样的研发也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最终不能真正进入军队。

后世人们在古籍上看到的许多武器图谱,特别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火器,其实大多就是只生产了一批或者两批,之后就不再生产,直接废弃。

当然,这也和这些东西大多华而不实有关系,其实这个时代的火器就两种得以持续生产装备,那就是鸟铳和大炮,其他都只能被淘汰。

而做为武器研发的主要负责部门,对于火器其实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根本没有组织过什么研究工作。

之前魏广德让他们搞大将军炮,最后也是一塌糊涂,没出个什么结果,还是俞大猷从壕镜搞来制炮技术,他们再加以改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