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员缺实干家,对水利熟悉的官员则更缺,即便是工部也是如此。
潘季驯似乎也是因为对水利很喜欢,所以才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只不过他当初一路走的就是刑部的官职,之后也是从大理寺转迁都察院。
不过在嘉靖末年黄河水患愈演愈烈之时,他还是挺身而出和工部朱衡一起承担起治理水患的责任。
虽然两人政见不合,可朝中由此也知道,两人其实都是懂水利的。
“奏疏里所提吴淞江、白茆河等河道,堤岸有坍塌,已经到了不得不重建的时候了,否则大河两岸万亩田地可就危险了。
这次去应天府的人,不仅要会治水的能臣,还得懂水利,顺便把周围的灌溉渠也一并修整一遍。
兴修水利......兴修水利,你们看谁合适?
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不妨让吏部查查,由他们举荐。”
李春芳又开口说道。
“让吏部查查也好,看看朝中这方面的人才。
治水乃是大事,总不能让朱尚书亲自去主持吧。”
张居正也是开口说道。
“那我就写条子,让吏部查查看。”
殷士谵开口说道。
“一事不烦二主,就由正甫来做这个事儿,吏部拿出名单,我们在合计合计就上报吧。”
李春芳说到这里,看了看陈以勤,见他点头,又看了张居正、魏广德,两人都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于是就这么定下来。
又是一天过去,吏部那边才回了话,文书上只列了一个名字,通政司左通政使海瑞,文中详细列举了海瑞在淳安县和兴国县都有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做法,而且到现在十余年,这些工程都还一直在使用,并没有出岔子,算是造福一方百姓。
吏部,虽然现在尚书还是杨博,不过这里可是魏广德和殷士谵都呆过的地方,手下还是有人的。
而且现在的杨尚书年岁大了,身体也愈发不好起来。
说起来,他也是从边镇待了好些年,身上暗疾不少,所以近日已经少有理事,这才让魏广德和殷士谵有了能够操控吏部名单的机会。
否则,杨博那一关,未必那么好过,至少不会只列出海瑞这一个名字,让内阁议无可议。
殷士谵拿着吏部文书就去了李春芳值房,把文书交给他看。
“海瑞。”
海瑞现在名气是真的大,一是当初给嘉靖皇帝上《治安疏》,差点丢掉性命,他在家里备上棺椁一事早就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还扩散到大明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