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迟疑道。
他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开国时的误会,大琉球确实有所谓的琉球王,还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时不时就会有使节前往大明朝觐。
而小琉球,则根本就是个荒岛,岛上早年间倒是有福建人迁居过去。
只是海禁以后,人大多已经撤回。
不过,也因此让大明知道了东番岛的情况,岛上有一些村落,有土着居住其中。
但是,真正阻止大明军队登岛的原因,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纳入大明。
朱元璋虽然一生以军事和政治作为自己的“主业”,但他似乎特别谨慎用兵。
洪武二十年十月,在与诸将论及兵政时,朱元璋这般说道:“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
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应该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
正如医生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用,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但足以大伤元气!
所以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这是一生讲究“洪武”、“尚武”的老辣皇帝的“谆谆教导”,这更是朱元璋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到的顿悟。
他在南京明皇宫奉天门给各部大臣做了这番告谕:“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
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定下这十五个不征之国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且收获与付出不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