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马上说道。
“我不仅是阁臣,还是天子师傅,陛下不仅要学会处理政务,还得行事果决,遇战事不能犹豫,该打打,该杀杀。
至于你们担心的,其实大可不必,有张叔大叫他为君之道,你们担心什么。
我能教的,其实就是他行事之法。
张叔大的教育,多在思想,但却缺乏实务,长此以往,只会让陛下善于思考却眼高手低。
让他下旨处死敌酋,锻炼胆量,也能让他更早的思考杀与不杀的差别。”
魏广德开口说道,“此事我会和陛下说,也会和太后讲其中道理。”
这帮文官,其实魏广德忒看不起他们的,为了一己之私,就想把皇帝豢养成笼中鸟,没有丝毫威慑的那种。
所以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灌输的思想就是仁慈,不轻动刀兵。
这样的后果就是,万历皇帝亲政以后,没有了张居正的束缚,做事很不果断。
除了报复张居正对他的欺骗,他对其他朝臣的手段都太过温和,完全没有嘉靖皇帝的手腕。
对于文官群体来说,这样的皇帝好,好欺负,生气了就憋在心里。
可魏广德却不这样看,毕竟他来自后世,元首的政治手腕很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与否。
他从没把自己当成文官集团的一员,他虽然享受身份带来的好处,看也知道王朝崩塌后,一切都是浮云。
他希望大明的皇帝能够奋起,带领帝国走向更大的舞台,而不是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具。
他的行事肯定是要为自己考虑,但也只是搭顺风车,而不会损坏国本。
所以他教小皇帝,除了正常的讲经外,多还会讲一些其他的东西。
从他听自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处的战争故事,还有地球的一些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
好吧,其实他对后者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大明朝其实已经有了基础。
自郑和下西洋后,一代代明皇其实都知道世界之大,无边无际,大明虽然自称“中国”,但其实也知道海外还有十倍、百倍于大明的土地。
当初魏广德拿出兵部找到的,据说是郑和安排手下绘制的地理图册给小皇帝讲解时,朱翊钧还很惊奇的询问,既然外面还有这么广袤的土地,为何三宝太监没有建立更多的宣慰司,而只建立了旧港宣慰司。
魏广德对此的解释就是当今的交通技术限制了两地的联系,不能很好的联系,朝廷有时很难做出及时反应,贻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