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旁小内侍上前,从他手里接过奏疏,快速送到城楼上。
此时,整个午门内外安静异常,都在等待口含天宪的皇帝对逆酋王杲急部下的处置。
虽然,大部分人事先已经得到消息,知道这些人因为都参与过攻明的战事,手上都沾染汉人的命,所以都会被处死以震慑宵小。
不过,一切,都要从小皇帝口中说出才算。
接过奏疏,翻开,快速翻看后,小皇帝朱翊钧终于动了,他站起来,走下御座,走到城墙边,看着下面众人高声对王之诰说道:“拿去。”
“拿去.....拿去......”
随着皇帝话音落下,先是八人金吾将军大吼,之后是十六人,再然后是三十二人异口同声高呼,这样一步步传递下来,最后三百六十位金吾将军以最高的声音高呼“拿去”。
午门外广场独特的三面包围的设计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聚音效果,“拿去”之声在广场上回荡,也逐渐感染了在场勋贵、百官的情绪。
不知是谁带头跟着大喊,勋戚大臣随之附吼,“拿去”。
声震如雷,天威赫赫。
俘虏们早已被吓得魂不附体,瘫软在地。
在周围不断的呐喊声中,王之诰向后大手一挥,早就排在最后的百余名刑部差役就一拥而上,从献俘校尉手里接管这些俘虏,押着就往外走。
行刑,自然是交给刑部执行,而不是宫廷禁卫行刑,这也是万历皇帝说的是“拿去”而不会“准奏”的原因,这是把他们交给刑部行刑。
按照大明朝一般的献俘仪式的流程,依律受刑的俘虏在西厢面东而立,等待交付行刑官行刑。
如果皇帝有恩典,打算予以释罪,承制官则前往御道跪请处理方法,再把俘虏由东厢押着往南行走至宣制官员西侧站立。
不过这次,显然根本就没人为王杲等人求情,所以自始至终都是在西厢面东而立。
对于精通《大明会典》的官员来说,这点他们早就注意到了。
虽然明朝皇帝也常常会为表示天朝上国的仁爱包容之心,而进行宽恕、赦免俘虏,不过那都是永乐时期的事儿了。
永乐皇帝主力的三千营,可不就是由投降的蒙古人组成,虽然未必走了这样的献俘大典。
随着所有战俘被刑部带走,准备行刑,万历皇帝也下了午门。
献俘大典可不是只有这午门献俘和处置的一场秀儿,小皇帝朱翊钧接下来还要返回皇极门,接受百官朝贺,之后是祭告郊庙,遣公徐文璧、侯陈良弼、驸马都尉许从诚各行礼,收回酺醢果酒还要颁赐辅臣。
这些,都是既定流程。
若是皇帝成年,按制今晚还会在皇宫大办酒宴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