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战功赫赫的陈汤,就在这样一道杀人不见血的奏疏之中,失去隆恩,只是幸运的是朝中还有正直之臣,力挺陈汤功勋卓着,若不奖赏,会寒天下人心,于是,汉元帝在偏信匡衡和石显的情况下,只是象征性的给了陈汤奖赏,封关内候,食邑不过只有三百户。”
“匡衡和石显在听说陈汤的食邑只有三百户之后,这才善罢甘休。”
“再后来,匡衡连与自己同党的石显都不放过,为了继续保持着自己的权势,他开始上书弹劾石显。”
“起因是什么呢?身为中书令的石显,仪仗汉元帝对他的宠幸,肆意增加赋税,盘剥百姓,鱼肉乡里,此前匡衡需要与石显结盟的时候,即便是代行宰相之职,也是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汉元帝面前称赞石显,说他是当朝第一能臣。”
“宦官!奸臣!都该死!”李承乾愤愤的说道。
这匡衡,早年间还是个上进励志的读书人,怎么一旦掌权之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贪污,打压能臣,结党营私,污蔑忠良。
这桩桩件件,都足够他死好几次了。
汉元帝也是昏庸。
李承乾气愤的想着。
身边的宦官和丞相,狼狈为奸,是一丘之貉,他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还偏听偏信。
“老师,那汉元帝后来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吗?处死了此二人吗?”李承乾问道。
陆德明摇了摇头。
“匡衡与石显反目,乃是汉元帝驾崩之后,汉成帝继位,匡衡见风使舵,知道汉成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