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在这个山洞中刺杀?”
李振缓缓点头。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瑱慢慢思考着。
“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倒是有几分相像。不过,山洞之中,哪来的伏兵?”
李振进一步介绍他的计划。
“臣的拙见,就是先派上一支精兵,深入山中,先于李亚子,寻到藏宝山洞,埋伏其中,待晋王进入之后,便可群起攻之。又或者,先就埋下有毒的窝弓劲弩,一旦机关发动,也一般奏效。”
朱瑱摇摇头。
“不妥。此计策毋庸再议。”
李振一愣。自己精心盘算的刺杀计划,竟然被少年皇帝一口否决了?
朱瑱叹口气。
“李爱卿,你也是两朝重臣,如果只是痴迷于此等侥幸计划,如果刺杀失败,又当如何?”
李振还不服气。
“陛下英明,但不知长策何在?”
朱瑱缓缓说道:“所谓御敌长策,就是先保留晋燕两国,如此,呈鼎足之势,他攻燕,官军就可伐晋。他攻皇朝,燕国也可伐晋。如此一来,互相牵制,以待天时,方为长策。”
李振也不得不承认,皇上说的,是名副其实的长策。
“所以,朕断断不容他灭燕。更谈不到让他去幽州山里掘宝。”
李振提出最后一种可能。
“陛下,如果李亚子真的灭掉了燕国,那时可否在山中组织刺杀?”
这一次朱瑱毫不犹豫。
“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的出现,那么天下即将变成梁晋对峙,对于李亚子,当然格杀勿论!一旦得手,朕就可趁晋国人心慌乱之际,一举灭晋,完成先皇遗业!”
李振明白了。只有在晋国真的灭掉燕以后,才可以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刺杀计划。
本来,李亚子没有灭燕,又怎么能去山中掘宝呢?
朱瑱又提了一个问题。
“李爱卿可知,晋贼既然已经兵临卢龙军,怎地又忽然偃旗息鼓?”
李振回答道:“据郭从谦传来的消息,说是晋王的遗孀忽然病危,李亚子为了博取孝顺之名,居然撤军。”
朱瑱有些意外。
“噢?为一老妪,居然置幽州,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哼,以朕观之,此非孝顺,乃是愚孝!试想,若是真孝顺,他就该完成他阿耶的遗命,消灭燕国。置先王遗命于不顾,重小节而忘大利,这个李亚子,也不过是目光短浅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