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禁军听后,也觉得有理,于是点头,退了出去。
其实,有没有政务,他王崇古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这么说,也只是想给远在北京的皇帝留下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印象,再说些传旨的人,都是皇帝身边的侍卫,天知道他们回去之后怎么跟皇帝嚼舌根子。
所以,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不仅要做,还要做足了。
于是,这两天里,总管府内外简直成了集市一般,平壤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川流不息,有些平日里王崇古是鼻孔朝天视若无物的小吏,也有幸得到了总管大人的热情接见。
尤其是那些朝鲜本地官员,忐忑的进去了,不多久又一脸兴奋的出来了。
这一幕让前来传旨的禁军们看的是直咂舌。
两日后,王崇古终于忙完,渤海上也是风平浪静,仁川港,一艘由皇家北海舰队派出的福船,护送着王崇古朝大明而去。
三日后的夜晚,风尘仆仆的王崇古在总管侯宝的引领下,从皇城的东便门悄然入宫。
入宫后不久,王崇古便又在宫人的引领下,出了紫禁城,似乎这一夜什么都没发生。
回到家中的王崇古却是面脸愁云。
皇帝让他回京,只说有事要交给他做,可没明说让他干什么,直到今晚皇帝说明,他才明白,皇帝这次又要拿他当枪使了。
尤其是临走前,皇帝问他的一个问题:王崇古,你是想做孤臣还是权臣?
皇帝这个问题问的让他有些忐忑,还有些兴奋。
如果在今晚之前,他王崇古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几年,他毫无读书人的节操疯狂跪舔皇帝,像疯狗一样,只要皇帝看谁不顺眼,他就咬谁,这才换来了如今的步步高升。
可今晚,皇帝让他明日朝会出头请奏取消天下僧官,且还要没收天下寺庙财产,这事太大了,也太得罪人了。
他本就是个传统的读书人,从心底讲皇帝想动那帮和尚,他是不同意的。
一是僧官制度是大明开国后太祖皇帝亲自定下的,若是骤然取消,必然引起朝野上下震动,骂声一片;二者佛教在民间很多地方有着堪比皇权的影响力,动了佛寺,百姓怎么看朝廷,怎么看皇帝,怎么看他王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