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明,我来了!> 第30章 送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送葬(1 / 2)

马愉、王佐接到圣旨后,稍作准备,当日便收拾妥当,没带钦差仪仗,二人轻车简从,兵分两路,马愉带着十几个皇帝赏赐的侍卫从北京直奔天津走海路经山东半岛南下。王佐则打扮成富商模样,从北京的太仓码头,坐船南下。

二人秘密南下,并没有引起朝内各方势力的关注,因为马上就是宣宗皇帝启殡的日子了,大臣们几乎全被朱祁镇调动起来准备启殡事宜。

明兴元年六月初二,礼部尚书杨荣上书朱祁镇,确定宣宗谥号,朱祁镇命内阁及礼部并翰林院商议,并报太皇太后决断,太皇太后张氏最后钦定宣宗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祁镇又严令工部加紧烧制人俑,陪葬景陵。

因为宣宗朱瞻基即位位时并没有马上营建自己的陵寝,为了体恤民力,宣宗自己也认为还年轻,就驳了工部和礼部修建陵寝的建议,直到宣宗最后一年,自己深感命不久矣,这才紧急命工部和礼部选配风水宝地修建陵寝,最终确定在天寿山东峰下修建陵寝。整个景陵比起其他几位皇帝规模都比较小,但还是耗时23年才完工。

整个景陵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却展现出明朝时期的较高水平。此外,陵墓内部布局精致,壁画、石刻等装饰也都保存完好,这些装饰物展示了明朝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后世康麻子为加强统治,收服前明人心,下令重修明朝历代皇帝陵寝,曾说过,明之帝陵,为景陵最俊。足可见明朝艺术水平的高超,也体现了当时明朝文化水平的强盛。

六月十八日,朱祁镇开始沐浴素食,开始为三日后的启殡大典做准备。

整整三天,朱祁镇基本上都是在乾清宫守灵。

六月二十一日,晨钟响过,整个北京素缟满城,京城上下压抑着无尽的悲痛。

虽然朱瞻基后期有“蛐蛐皇帝”的绰号,但是总体来说他在位期间能够广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更废除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许多劳民之策,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京师百姓多自发在道路两旁设坛祭拜。尤其是朱瞻基在位期间赦免了不少靖难遗孤后人,这些人劫后余生,更是对宣宗皇帝感恩戴德。

当长长的启殡队伍浩浩荡荡的从德胜门走出后,沿路两旁白蕃遮天蔽日,日月无光,痛哭之声盖过哀乐,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一旁扶棺而行的朱祁镇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父亲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看着这一幕幕,朱祁镇的脚步更加坚定,眼神更加锐利。

巨大的棺椁灵车由108位大汉将军护佑其间,于棺椁随行的是一条青铜铸造的青龙,象征着皇帝死后龙驭宾天。之后是由在京的勋贵公侯伯及文武大臣组成的庞大送葬队伍,在后是由宦官宫女组成的仪仗队伍。

本来,朱祁镇是不用亲自扶棺步行的,但是他还是征询张氏和自己的母后意见之后,带着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一左一右扶棺送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