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兴皇帝遇刺的消息不出几日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朝野剧烈的动荡。
历朝历代的皇位传承无不是带着血雨腥风和无情杀戮。
尽管如明朝这般早早在开国之初为了避免兄弟父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室流血,百姓跟着遭殃,但是明兴皇帝朱祁镇年龄尚小,没有大婚,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庶出的弟弟朱祁钰,这显然和《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有些出入,于是在真假消息面前,很多心怀不轨之人的小心思又开始活泛开了。
“君父遇刺,这都十几天了,我等只能在宫门外干等着,却不能驾前侍奉君父,实在不像话。”
“听说几位阁老这些日子一直没有出宫,你看连禁军都是生面孔。”
“我等不能这样空等着,几位大人,不如咱们联名上书,求见太皇太后如何?”
……午门外,每天都有大臣来这里守着,他们在这里守着可不是为了公事,其实是在想打听消息,因为他们着急啊,如果皇帝驾崩,那下一位皇帝是谁?如果谁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做出准备,说不定新皇登基后就能平步青云,改天换命。
尽管宫中一直没有传出任何消息,但是不少人心中似乎已经有了底,那位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的明兴皇帝估计是真出事了。
不然为什么要封闭宫门,京师上下实行宵禁呢,内阁和国防部两个最重要的部门的负责人为什么还不出来?他们肯定是在商议继承大统之事。
一些心思活泛的大臣甚至已经开始私下串联,各地得到消息的藩王更是蠢蠢欲动,往常不年不节,他们绝不会上奏疏问安,可自从皇帝遇刺后,他们和京城的来往更加密切了,甚至连被削去王爵圈禁在凤阳的代王和伊王听到皇帝遇刺的消息后也莫名其妙的变的兴奋起来,连醉了三日。
只是私下开始串联的那些大臣、藩王早已被各地锦衣卫和东厂的探子给盯上了,只要他们敢动,就会遭到锦衣卫的无情暗杀。
朱祁镇在乾清宫中,每天都能收到各地的动态消息。
“哼,他们还真是巴不得朕死呢。”朱祁镇将手中的密信撕了个粉碎,脸上的肃杀之气越来越重。
“陛下,陕西行都司总兵李瑢来报!”临时担任皇城禁军统领的杨老三急匆匆的从殿外走了进来。
“念。”朱祁镇回身坐到御案前,看不出任何表情。
“臣李瑢奏报,一日前,发现有操山东口音的商队途径兰州,然他们并未停留,而是在短暂补充粮水之后,便启程沿河西走廊向西而去。”密报很简短,信息量却很大。
朱祁镇有节奏的敲着桌面,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