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算不上惊艳,就是用一种多线叙事的手法,平铺直叙的引出一众主角。
跟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接下来就应该是抢险救灾的节奏。
但,并没有。
在开头的一阵紧张的铺垫后,电影的紧张氛围急转急下,继续运用多线倒叙推进,平行式的蒙太奇手法。
都是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让观众明白主要出场人物的背景。
比如董熹是名退役军人,老婆马上就要生娃,家庭生活很幸福。
王宝强则家境贫寒,携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入伍从戎。
潘月明是名军二代,在父亲的压力下入伍当兵,但他的理想却是和好兄弟一起去非洲,拍摄野生动物。
朱亚闻则是大学生兵,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入伍。
孙宏雷则是前途光明的连长,攒钱在城里买了新房,准备把乡下的母亲接来安详晚年。
………
这些日常生活里,有爱情、亲情、友情,普通人的生活,数个主要人物进行穿插叙述,极力描写人性,成功刻画出了几个鲜活的形象,为在最后的以情动做铺垫。
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片段,在演员身上的展现,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泪水。
比如刚刚入伍的王宝强,就贡献出非常多的笑点。
整部电影120分钟,减去4分钟的演职人员字幕,足足用了70多分钟来进行铺垫,去讲述普通人的生活。
后世竞争激烈,电影时间过长不利于竞争,现在则不必考虑这个。
随着剧情的推进,董熹明显可以感受到放映厅内气氛的变化,从轻松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部灾难片,不管前面故事多么的幸福,但灾难来临前的那一刻,都会烟消云散。
这也是董熹所追求的,他没办法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让整部电影都被特效环绕。
所以,集中所有的精力,在电影的最后40多分钟里,火力全开尽情的宣泄着特效。
灾难面前“人类就如同蚂蚁”不堪一击,当然也可以唤醒人心深处的那份牵绊。
所有出镜的演员,身上都有着羁绊,有对爱人的,有对父母的,有对信念的,还有对梦想的。
可当灾难来临时,每个角色对生命的舍和留,都透露着一个道理,那就是牺牲。
《惊涛骇浪1998》立项的时候,董熹就提出:“电影要用搞笑来活跃气氛,用催泪来打动人心。用70分钟来展现国产电影的特色,再用了40分钟让观众体验好来坞式的银幕巨制!”
总结一下,就是要接地气,媒体在电影上映前炒作,所谓的国产灾难片,董熹其实是认同的。
他知道一味的拼特效,是不可能跟好来坞电影一较高低,所以要另辟蹊径。
拍这部电影,一是政治任务,二是宣传任务,三是教育任务,这样意图太过明显的电影,有什么意思?
前面的故事或许让人有些失望,但随着陆易扮演的角色,提出的观点越来越明确,剧情也越来越扣人心弦。
彷佛,一瞬间,洪水在恋人的争吵中,在温馨的家庭晚餐上,在爷爷和远在外地的孙子通电话,在政府的会议中爆发。
美丽的华夏大地上,原本过着宁静生活的老百姓,如遭当头一棒。
在所有人慌乱、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政府出面,军队出现,一辆辆的军车载着子弟兵们,投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