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洲运河的项目是朱靖垣敲定的,所以后续的大量需要决策的事项,也都被直接转到了朱靖垣这里来继续处理。
朱迪锦写的报告颇为详细,朱靖垣能够看得出来,朱迪锦想要留下这些工人。
皇庄系统的掌柜,与大明朝廷的官员不同,没有三年、六年、九年的任期限制。
他们有机会在一个岗位上干十年以上。
巴拿马皇庄的核心显然就是殷洲运河。
但朱迪锦现在拿着一百万劳工,似乎不是很满足于单纯的运营运河。
他想要在巴拿马搞点农牧业和工业项目。
所以他才会想要把这些劳工留下。
朱靖垣却本能的想要拒绝。
这些劳工里面,主要是西班牙裔泰西人,以及信奉了天主教的殷人。
朱靖垣本来就不希望泰西人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作为天主教徒的西班牙裔相比英裔、德裔就更加的保守。
同时也知道原本历史上的殷洲天主教徒比泰西本土的更加的偏激。
所以朱靖垣不希望他们留在大明的藩属国内。
就算是一定要留下,也不能留在巴拿马。
巴拿马这个地方太过重要了,当地的主要人口必须得是大明人。
否则以后这种地方就算不上真正的安稳。
现在当地只有二十多万大明人,反而是泰西人和天主教殷人总共有上百万。
这个世界的泰西人和殷人,在大明统治之下表现的非常顺从。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理理所当然的觉得,二十万大明人管理一百万其他人口会非常合理。
大明人可以全部当官员和管理人员,让泰西人和天主教殷人去当底层劳工。
但朱靖垣的前世记忆,让朱靖垣本能会担心,这些人在未来会不会再搞出各种事端。
大明强盛的时候他们应该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情。
但是大明自己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安分守己了。
在朱靖垣看来,这些人如果被留下,就会成为大明当今的盛世大潮下的一块石头。
在盛世大潮落下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进而催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防患于未然的心理,朱靖垣不可能允许他们全部留下。
朱靖垣仔细考虑过之后,指示自己的秘书给朱迪锦写正式的回应。
已经拿到藩国国民身份的二十万劳工可以留下,剩余外族劳工全部撤离。
巴拿马周边地区,有需要低级劳工的地方,可以分散开安排过去。
不得送去工厂工作,只能用于水电站、航道疏浚、堤坝建设等室外的工程建设。
不过他们的身份不再是战俘劳工,全部改为外族雇佣劳工,给与相应的工钱和待遇。
安排不下去的劳工则一律送给北方的西属墨西哥。
巴拿马地区若想自行发展工业,若需要更多的劳工的话,可雇佣新天府的归化殷人,或者大明本土周边的藩属归化民。
尽可能不要使用泰西人和天主教殷人。
朱靖垣的回应很快就通过电报发到了大洋对岸。
巴拿马皇庄管理处驻地,巴拿马城的掌柜办公室里面,朱迪锦收到了秘书的报告。
朱迪锦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仔细看完了朱靖垣的电报:
“殿下果然不希望这些外族留下来,那个什么劳什子一神教也确实让人担忧……”
朱迪锦轻轻的叹了口气,然后去对面办公室找了总工王金鹏:
“老王,殿下的回应来了。”
王金鹏直接追问:
“殿下应该不让那些西夷和信教的殷人留下来吧?”
朱迪锦把电报纸递给王金鹏:
“是的,不允许留下来,周围那些工程有需要的,现在可以开始联系安排了。
“用不完的剩余部分,全都送给墨西哥……”
王金鹏仔细看完了电报,然后抬头问朱迪锦:
“大掌柜你不再跟殿下请示一下?”
朱迪锦直接摇头:
“殿下的性格我们都有所了解,我们都知道殿下不喜欢使用西夷。
“在殿下已经有了安排的情况下,还故意去申请继续使用西夷,真的是吃力不讨好的。
“你如果没有什么顾虑,你可以自己去申请,我是不可能再问了。”
两人已经合作了五年多了,彼此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王金鹏这时候就特别光棍的说:
“我才不会去问呢,我的任务是工程归化和建设管理。
“工程完成之后的工人怎么安排,这跟我又没有什么关系?
“那些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才不会去触殿下的霉头呢。”
王金鹏说着站起身来,到旁边的工作台上翻开了自己的工程图纸:
“既然绝大部分劳工都要撤离,那河道中间部分现在就可以开始撤离了……
“南殷洲到处都在建水电站,北殷洲要继续疏浚蜜河和大湖区的航道。
“我们要释放出去的六十万人看着很多,分散出去就不显眼了。”
朱迪锦幽幽的叹了口气:
“哎,说的也是,大型水电站的工期都很长,这些人还能用好几年……”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儿天,就开始正式的规划安排后续的工作。
针对性的调整劳工们的任务,开始将多余的劳工向周边转移。
主要就是南殷洲的水电站建设和北殷洲的河道修缮。
时间不紧不慢的向前流动,殷洲运河的工程扫尾工作也陆陆续续的完成。
朱迪锦和王金鹏的核算和管理都非常的成功,到了大明安康十年六月底的时候,殷洲运河终于全面竣工。
没有获得巴拿马地区国民身份的几十万劳工,现在也都已经陆续送了出去。
热火朝天的忙碌了五年的运河两岸,终于完全的清静了下来。
只剩下已经拿到巴拿马地区藩国身份的工人,在运河两岸的田里耕作,在巴拿马城的工地上继续干活。
朱迪锦和王金鹏一起,在现场剩余的几万大明和外族劳工的面,举办了盛大的竣工仪式。
向大明皇帝和中央朝廷报告的同时,也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
从大明到泰西,各种类型的报纸收到消息后,都非常迅速的争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