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是最低的要求!
不然连朝廷的公文都看不懂。
可在大明的情况就是如此尴尬,认字的人都是极少数。
朱标安抚张居正道,“只能快速上马,在运动中培养干部了,我看那些人的素质,虽然不一定如何,可是精神状态都是很好的。”
毕竟这些干部学校之前都是贫家子弟。
是谁将他们从苦海拯救出来?
又是谁给了他们有尊严的生活?
那自然是朱标!
这些人还是心怀感激的。
一个个又没被官场腐蚀过。
文化不行,觉悟来凑!
这就是朱标的想法。
“唉,也只能如此办了。”张居正叹息着点点头。
他知道后来的麻烦会有多大。
基层官吏实际上才是一个政府的根本。
如果基层出了问题,比打一仗还要麻烦!
敌人在外部能造成的威胁,只是在内部能造成的1%罢了。
这也是朱标为什么一直要分清敌我!
历史上的汉唐都不是亡于外敌,而是亡于国内的胥吏、边军!
紧接着,戚继光又开始急速给出了一个行军路线。
军事十万火急,根本容不得坐下来细细讨论。
朱标也直接拍板,众人开始商讨细节。
基本上大明的政务、军务,就在这三人之间流转。
三人开过会议之后,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朱标又紧急召胡雪岩和王阳明二人召开扩大会议。
商讨一路上物资补给以及各方面的资源调配,还有对于此次叛乱人员的处理等等工作流程。
一整套工作流程商量完毕后,朱标看向窗外。
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
现在约莫是卯时五点多,在昨晚火车上一车又一车的士兵就已经紧急北上平叛。
事实上。
叛乱的消息一传到南京城,皇宫里就乱了起来,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在老朱和马皇后二人发话之后才安宁下来,可现在又显得近的有些可怕。
八十七万边军造反,放在历朝历代也是一件足以让皇朝陷入衰落的大事。
唐代的安史之乱都没这么大的规模。
这些边军之中。
不仅有蓝玉最能打的部队,还有老朱麾下最能打的部队!
而朱标仅仅是处理了倭国的事,耗费了半年时间,下面的人就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或者说这些统兵阶级和地主阶级本身就是串通一气的。
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鱼肉百姓。
而朱标显然没给他们这个空间,反而要将权力和财富重新分配,那么他们之间互相苟合在一起也根本不需要太多借口!
一直到交代完所有事,朱标才吐了口气。
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闭上双眼。
稍微休息一下大脑。
可刚刚走出电报室,就发现身后站着马皇后和老朱不知站了多久,脸色带着担忧和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