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别太过欣喜,你这挑拨之术实属拙劣,连稚龄童子都能识破。你想过父皇是如何布局的吗?若真欲让三叔崭露头角,又何必下诏令我从图拔返回,直接让我治理图拔岂不更妥?图拔与高句丽,究竟哪一个更为关键?”
何乐为以看待愚者的眼神望着赫泰,说完便淡然离去,消失在幽暗之中。
赫泰本想嘲讽何乐为,听到这话心中却生疑窦,难道皇帝早已另有所谋?三弟何恪只是枚棋子?最终仍需何乐为收拾残局?
并非不可能。虽为何世民深爱吾王何恪,但自何恪出生以来,几乎已被排除在王位继承之外。无论何恪表现得多优秀,朝中从未有人为其歌功颂德。
赫泰深思熟虑,即使何世民欲推举何恪,但由于缺乏根基,恐怕他也无法稳固太子之位。原以为能看到一场叔侄间的权力争斗,却不料何乐为一眼看穿,何恪即便攀至高位,终将重重跌落。
何乐为瞬间洞察何世民的意图,不过是要找人分担权柄,但这人只是棋子罢了。何世民心中早已认定何乐为为下一代继承人,但何乐为的成长速度超乎他的预期。照此下去,何世民很可能步其父后尘。
因此,何世民必须采取行动,为何乐为树立一个对手。最初选择了魏王赫泰,随后是晋王何治,两人皆是正统皇子,可惜头脑平庸,无人能敌何乐为。
于是,何世民在万般无奈下推出了吴王何恪,这儿子酷似他,却未给予过多恩宠。幼时仅赐亲王称号,其他儿子亦如此,实权并未过多赋予。
何世民还时常利用这儿子,总在他人面前夸赞他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但这算帮儿子吗?...
京畿之地,自那位天子训斥过高句丽使者后,此地的氛围瞬息剧变,京城的大街小巷陡然笼罩上一层紧绷的气氛,朝廷的铁甲军开始在外围悄然集结,大战的预兆弥漫在空气之中。百姓们对此乐见其成,他们认为高句丽使者在金銮宝殿上对天子失礼,便是对大唐的蔑视,此等行为必须严惩。大唐近年来对外征战无往不利,区区高句丽竟敢如此放肆,岂非不知死活?
民间流传的故事便是如此,高句丽使者带着朝贡之物来到大唐,却在交谈中对我国天子出言不逊。至于具体何语,百姓们不得而知,只知那使者胆大包天,若非其国内帝王的支持,他又怎敢如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