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总被痴情误,那个一手开创辽国,那个可以身挂五国相印痴儿,放下手中的剑,放下五国相印,放下了唾手可得的江山。
自此之后,世间少了一个痴情儿,青楼多了一个风流客。
听说后来辽国被灭时,身为太后的张瑜也被流放青楼,他还偷偷去往辽地。
可惜他寻遍辽地大大小小的青楼,也未能在找到那一抹魂牵梦萦的身影。
直到现在,他逛青楼,也都是每座青楼只去一次,绝对不做回头客。
亲眼见证过辽国鼎盛的文圣心中唏嘘,若不是一个痴情儿,估计就没有现在的鬼谷凌虚子,而是一方霸主姑苏凌虚。
看着君朔那一脸无奈的神情,文圣知道,君朔无奈不是师傅逛青楼,而是他心中那份放不下的执念。
青楼里的风流客,不过世间最痴情的郎。
君朔有时很看不起自己的师父,为了这种女子,真的不值得。
当当当。
铜锣声在此响起,三人回过神来,文圣率先开口,问顾浔道:
“你觉得这第二人会是谁?”
顾浔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想,直言道:
“应该是何锦。”
文圣没有想到顾浔也会认识何锦此人。
此人虽然不是儒学宫弟子,但是一个月前,也曾去往过以一次学宫,他恰好遇上过他。
当时觉得这个寒门士子才学匪浅,便埋名与他攀谈了几句。
不过文圣并不认为这第二出来之人会是何锦 ,他的目光看向君朔。
“小子,你觉的呢?”
君朔思索一二后,回答道:
“我看十有八九是李孺先生。”
“何锦毕竟出身寒门,注定了他的目光局限性。”
“李孺先生不同,他毕竟是曾入朝为官之人,视野必然更加开阔。”
君朔如此一说,顾浔倒也极为认可。
没有办法,出生便决定了眼界,祖上世代为农的何锦,没有名师帮扶,想要打破阶级束缚的眼界,太难了。
就像穷人永远不知道富人的生活会奢侈到何等程度。
有些东西,光靠努力是不够的。
只有你真正站在一定位置,才能看清此山的风景。
果然,第二个 走出来的正是李孺这位曾经怀才不遇的魏国县令。
不过看其一脸凝重的脸色,估计是情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