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一个初习剑道的修士。
随着不断地对战、练习、失败、反思,开始有了自己的用剑习惯,有了对于剑道独特的理解,直至剑术圆融,少有敌手。
当剑客的剑术登峰造极,世间再无对手,便以为自己的剑术趋近于完美。
正如祝无邀。
她虽知落叶剑法、得时便不全,但未曾见过下一重前,祝无邀并没有察觉出自身剑道的缺失。
见明方知暗,遇暖方觉寒,见浩瀚而知自身浅薄。
祝无邀收起了心中的轻视。
开始认真观摩眼前剑客「粗鄙不堪」的剑法。
若这是剑客习剑的起始……
她取出随身佩剑,跟随着剑客的动作、演练起来。
随着手中剑横劈向下、上挑截拦,祝无邀目有异色,似是有些讶然——
这套剑法,简直就像一块未经磋磨的玉石胚料。
正因不够完美,反而有无数变化,只看雕琢者如何用雕琢、便随之脱胎为怎样的美玉。
每一个动作,都有无数可供变化的方向。
她回眸看向眼前的剑客。
若剑术之道,天赋有高低之分,那此人初入道时、自创的第一套剑术,便决定了其剑术的上限、当为无限。
“还真是小看你了……”
祝无邀看了眼剑客,又看了手中的佩剑。
她这是,在和一个剑道天才,比拼未来的成长性。怪不得说试剑虚境,比的并非实力,而是天赋与感悟。
剑客抱拳致礼,即将开始第二轮演习。
祝无邀手中佩剑随之出鞘,与其交手。
她心中所念与上次大不相同,上一回,她想得是如何尽快结束战斗,如何杀死眼前的剑客取胜。
而这次,她却将自己当做了初学剑的稚童。
尽量遗忘过去十数年所学。
而眼前的剑客,则是幼时比较剑法的玩伴,只为切磋、不为胜负,当为同行者、而非生死敌。
祝无邀不知道的是——
青云门内,每个弟子进来前,都曾被师傅、朋友叮嘱过一个窍门。
「取胜当缓」
只不过,很多人并非长老亲传弟子,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只知道胜得越慢、排名似乎就会越高。
而祝无邀却不同。
她从未听说过这个窍门,反而直接明悟了窍门真正要说的道理。
但这不足以与真正的天骄拉开差距。
祝无邀能够自己猜到,那些天骄同样能在师傅那里学到。
以廖长老的尽职尽责,未必没有给祝无及讲过,但先不说千相对记忆的保存不够细致,那祝无及本就自视甚高,即便听过廖长老所讲、也不一定会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