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第626章 长孙晟得宠两隋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6章 长孙晟得宠两隋君(2 / 2)

高士廉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气量,对文史典籍广为涉猎,和当时政坛一些名人像什么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忘年之交。因此,高士廉得到了隋朝公卿的赞许。

高士廉这个人也比较清高,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先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直到隋炀帝大业年间,这才出任担任治礼郎。治礼郎属于鸿胪寺的官员,主要负责礼仪,也符合他身份——你不是清高吗?清高就给你一个管礼的官职,跟孔子似的,作相作礼行了。所以,这个官职对高士廉来说也比较清闲,拿着国家的俸禄,反正事儿也不多,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形式主义上的问题。高士廉这些年工作得还特别闲在。

可是,到了大业五年,家里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高士廉那个妹妹高氏的丈夫死了,就是高士廉的妹夫死了。高士廉这个妹夫了不得,复姓长孙单字名晟,字季晟,(字和名是一样的),小字鹅王。乃是河南洛阳人。

长孙家直接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要求鲜卑贵族的姓通通地给我汉化了,给我改成汉人的姓!于是,其中一支就改为了长孙氏。其实,他们家就是鲜卑人。而且,人家长孙氏这一氏是拓跋氏正宗啊,人家当时就担任拓跋氏的宗室长。所以,你现在让我改姓,我改成啥呢?得了,既然我是宗室长,我就叫“长孙氏”——我这是长子长孙传下来的。所以,人家长孙氏这一支在北魏时期是名门望族啊。

长孙晟的太爷爷叫长孙稚,曾经担任过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他父亲叫长孙兕,乃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那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呐。长孙晟就是长孙兕的第三子,这人生性通达、略涉书史,善于弹丸和射箭,武艺好,矫捷过人。那当时北周朝崇尚武艺,贵族子弟都为自己有武艺觉得了不得,那一比就先比:你骑射怎么样?我上马抡枪怎么样?我能够打过多少人……以武为尚,贵族子弟经常一起比武。只要有长孙晟参加的,每一次,其他贵族子弟都得败在长孙晟骑射之下呀。所以,到了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年仅十八岁的长孙晟就担任了皇帝的司卫上士。

十八岁的小男孩没有什么名气,别人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才干。说:“那些贵族子弟不是知道吗?”贵族子弟知道有什么用啊?他们没当官啊,朝堂人不知道啊。但唯有隋国公杨坚非常喜爱他。杨坚曾经拉着长孙晟的手对别人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呐!这孩子了不得!刚刚我跟他说话,哎,没想到,我发现他还有令人称奇的谋略。嘿!看来,长孙郎文武双全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代名将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