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重视门第出身的汉末时期,虽富甲一方却因从事低贱行业的甄氏,始终难以攀至高位。”
“这确实是必然的!”
李秀宁轻轻一笑,随之摇头。“那些掌控仕途的世族大家,怎会轻易接纳新晋家族进入圈子。”
“正是如此!”青安略带感慨地道:“这就是举孝廉制度的局限性所在!”
“先到者绝不会轻易允许后进者登堂入室。”
“即使灵帝最终意识到这一点,试图以荒诞不经的卖官鬻爵之举改革官僚体系,却收效甚微。”
“那些前来捐官的商人富豪,大多也只是图个虚名而已。”
“他们只想为自己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至于权柄重大的职位?”
“根本无人敢于问津!”
“那些看似廉价却又至关重要的官职,实际上无人愿意接手。”
“毕竟都不是愚笨之人!”
“大汉十三州之内,又有多少郡守以上的官员,是凭借金钱买来的?”
“哪一个不是与世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纵使你真的从天子手中购得官位,那些世族亦有无数手段让你无法坐稳宝座。”
“最终结果……”
“不仅捐官的钱打了水漂,还会落得个狼狈不堪地滚回原处。”
讲到这里,青安停顿了一下,嘴角勾勒出一抹讽刺的笑容。
类似甄氏这样的商业家族,在大汉朝廷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恰似第五十篇所述——汉末商业家族?关于经济流通的理念!
这也正是他们后期为何积极支持各路诸侯崛起的原因所在。
例如徐州糜家,
为了能够攀附上刘备这位潜力股,不仅人力物力倾囊而出,
甚至连自家妹妹也毫不犹豫地许配于他。
究其原因,
无非是因为他们渴望洗脱商贾身份,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
若他们支持的诸侯成功登位,那么他们便有可能脱离商业家族的身份,真真正正地跻身于掌控实权的名门望族之列。
然而遗憾的是,
即使他们竭尽全力地扶持,依然无法得到那些诸侯们的重视。
在东汉末年诸侯的眼中,财力固然关键,但人脉、声望和名誉更为重要。
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为例。
他们是否富甲一方?
实则不然!
然而一旦他们振臂一呼,财富、粮草与人才顷刻间汇聚而来。
再如那位屡次败走的刘备。
他是否富有?
实则贫穷至极!
然而这样一个穷困潦倒之人,即便数次耗尽所有,却总能迅速得到资助。
这便是汉末时期名望和出身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