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第142章 杨光华解读蔡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杨光华解读蔡京(2 / 2)

蔡京的持续上书、力推木兰陂建设,引起了王安石和神宗皇帝的关注,就把蔡京从地方调入京都工作。这期间,蔡京为了修建木兰陂,做了一系列工作,如打报告、立项目、追资金,聘邀大款老板、请技术人才等等。在他的强力推动和多方努力下,木兰陂于元丰五年(1082年)修峻。

木兰陂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五大古陂之一,被誉为福建“都江堰”,具备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和养殖等综合功能。木兰陂的修峻,成为熙宁变法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蔡京也因积极拥护和推动变法,受到了王安石和神宗的高度评价并重用。从此,蔡京的仕途走上了快车道,几乎一年提拔一次,到一零八三年,他已由八年前的九品县尉提拔成为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平均不到八个月就提拔一个品级。

其实,1083这一年之内,蔡京就被提拔了两次。第一次是提拔为门下省起居郎。当年八月,神宗让他兼任祝贺辽国道宗皇帝生辰使,出使辽国。这次出使辽国,蔡京完成皇上使命非常出色,回国即被提拔为正四品,跟他的弟弟蔡卞同在中书省,都任中书舍人,共同为皇上起草诏书,为朝廷起草各类文书,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但是根据朝廷关于任职有先后的规定,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前,蔡京只好调到翰林院任职,但品级不变。

后来的仕途虽有坎坷,但由于蔡京善于察言观色,反应敏锐,精于变通,在朝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两个事例可以让人们对蔡京的为人和为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神宗驾崩之后,年仅九岁的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涛涛听政,废除新法,罢免王安石,启用保守派的司马光任宰相。司马光要求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无不担心太过急迫,独有蔡京如期达到目标,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有一人违反。蔡京为此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非常高兴,对他大加赞扬:“若人人奉法如君,还有什么行不通的!”

绍圣初年(1094年),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此时哲宗已经亲政,一反太皇太后推崇保守派的做法,大力倡导变法,宰相章惇又要改变役法,但却众说纷纭、阻力重重,长时间不能决策。此时,蔡京对章惇进言说:“直接按熙宁役法实行,还有什么可议论的?”

章惇顿悟,决定直接采用熙宁变法时的雇役法,果然很快赢得朝野共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