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向的家乡,从他小时候开始就有这么一种说法: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好的铁不用来做钉子,这很好理解,好男不当兵,其他地方的人应该很难理解。
这种说法起源于越战结束后,当年对越反击战,虽说是各大军区轮战,其实真正的中坚力量是楚向家乡那边的人和隔壁桂省几个市县的兵,他们很多都是经过一个月训练就上战场的炮灰,最后回来的不到一半,回来的也基本伤残,说是功名马上取,然而数十万炮灰并没有几个取得功名的。
小时候楚向就经常接触那些曾经为国而战的战士,他们经常在楚向家下棋,呼喊大叫吵死人,开始楚向很反感他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全都被炮弹震聋了,不大声说话根本听不到。
而这只是他们生活中最小的一种困扰,战争结束回来之后,他们大多伤残,很多甚至不能干活劳作,老婆娶不上,很多最后都买了越南老婆,而买回来的越南老婆大多数都会在结婚一年之内跑掉。
那片土地本来就穷困,作为家庭支柱的他们失去了劳动力,生活更加艰难,加上战争导致的精神创伤,他们成了边缘人,社会的弃儿,往后的二十几年中,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救助,从此家乡那边就有了好男不当兵的谚语。
在三十八双眼睛的注目下,楚向慢慢走过关卡,他们的眼神炽热而崇敬,神态肃穆而庄重,只是,他们能不能活到下一个天亮谁也不知道。楚向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只能给予他们战士的勇气和战胜的自豪。
三十八双眼睛目送楚向消失在山脚,才回头继续自己的职责。
过了关卡,路边出现了牧民的身影,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悠闲的游荡,一座座白色的帐篷好似云朵一样点缀在雪上草原间,有健马长嘶,有牧犬吼吠,有小孩嬉笑,悠然而欢乐。
这样的欢乐,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很多人用生命为他们换来的。
一路到米拉山垭口,漫山遍野都是牧民的帐篷,看情况应该是萨尔城中的人全被撤离,暂时安置在这边,并在路上设卡,阻止他们回城。
米拉山垭口又有关卡,楚向走到这里的时候,刚好天亮,太阳正在升起。垭口上有不少人,有正在拍照的,有在远眺日出的,看服装模样,并不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人的打扮。
离关卡二十米的时候,忽然有士兵抬手,庄重的对楚向敬礼。
“敬礼。”有人大喊,关卡处所有士兵都面向楚向庄重敬礼,旁边帐篷里三个上校军衔的男子出来后,也庄重敬礼。
死了的人已经冰冷,活着的人却篡夺了本应是他们的礼遇,楚向不愿接受这样的尊敬,却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礼遇。
走到垭口上,群山远处,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万道金光穿云,朝霞满天。金光照耀,楚向感觉身上的冰冷气息好像被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心中的热血又要沸腾起来,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这生命的气息,万物好像在心中复苏,心中也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