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内阁和于谦都不同意,他们要拥立朱祁钰,要架空孙太后。
于是就有了夺门之变,内阁大臣一拥而上,在朝堂打死了锦衣卫指挥马顺。
于谦则利用朱祁钰控制了朝政,而内阁借机杀了王振全家灭口。
夺门之变的真相根本不是什么英宗复辟。
真正的夺门之变,是于谦和内阁夺了孙太后的门,掌控了朝堂。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为什么满清当朝之后一直对汉人文臣充满了不信任,终清一朝,都对汉人文臣都是铁血高压的态势,根本不把他们当人,只当奴才。
其根子也就在这里。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汉人文臣会有忠心。
土木堡的前车之鉴摆在这里。
而大明自正统皇帝之后的历代皇帝都对文臣内外勾结心有余悸,不敢再过份逼迫。
对武臣则更是小心谨慎,不敢再有丝毫大意。
至于被满清伪造出来的救世英雄于谦,实际上他与扬洪是姻亲关系。
而且内阁和扬洪密谋成功之后,杨洪又和于谦里应外合,摘了内阁的桃子。
大明自此由盛转衰,君臣离心离德,再难相互信任。
……
侯平跟朱由校每在永乐宫学习,一个是为了探寻大明的历史迷雾;另一个,则是拼命的汲取海量的知识。
自南宋专心由内发展之后,其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元灭宋之后,也没有对南方进行大规模破坏,防碍其发展。
他们只是派了色目人前往南方收税,搜刮财富。
因此南宋的工业革命到了元朝还在继续快速的发展。
但是工业过度发展必然会破坏农业。
于是元朝才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内快速崩塌。
这一点大明太祖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后世,他的一家人几乎都是被活活饿死。
所以元朝的灭亡原因只有一个,粮食没了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
而太祖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从元朝灭亡中吸取的经验,抑制工商业发展,专注于农业的恢复。
所以在他的规划之中,把商人和匠人定为贱业就成了必然。
只是太祖之英明自然不是满清之类的蛮子可比。
他虽然禁止了民间的工商业发展,但是自己却一直在偷偷的发展。
为什么他能够以弱势兵力打败兵强马壮的陈友谅,就是因为两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出现了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