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他发现自己的和安父以及两个哥哥分量差不多,其他人的分量只有他们的一半。
看着安景之半天不动,还以为他不高兴。犹豫了一下,安母斟酌着开口解释道:“儿子啊,咱们已经没有什么粮食了,将就着吃了,到了地方娘给你买正经粮食吃。”
安景之看着安母以为自己嫌弃碗里的“粥”,不高兴,小心翼翼的解释,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看着旁边其他人都小心翼翼的喝完了。
几个侄子侄女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的碗。
“这是什么玩意儿?我不想吃,你们吃吧。我刚刚在树林找到一些东西吃过了”安景之故作脸色嫌弃的样子把碗推给安母。
他知道除了对自己偏心一点之外,安父安母对其他人都是一碗水端平,给了安母她一定会分给大家。
安母和安父对视一眼心生感动,树林里有没有吃的,他们还能不清楚吗?这附近早就被找光了。
看着儿子推到面前的这碗粥,心里知道这是儿子孝顺他们,舍不得爹娘挨饿。
以前村里人都说他们家小儿子是个不孝顺的,年纪轻轻就靠爹娘哥嫂,啥也不干,整天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以后肯定也靠不住。
他们知道个啥?他们儿子才不是游手好闲,不干活,儿子从小就身体弱,地里的活干不了,每天去县城是为了找活计。
但是这年头小老百姓的活哪有那么好找?又不能是靠卖体力,那不就得经常去转转?多认识点人?
原主其实就是游手好闲不干活,去县城只是为了找那些狐朋狗友玩,但是他会装,每次回家都假装很愧疚,恨自己身体不争气,一番表演后,父母哪里还敢说他什么?只怪自己不争气,不能给儿子一个前途和健康的身体。
安母又劝了一会,见安景之态度坚决,就拿来给大家分了。她怀里还有半个菜窝窝头,如果小儿子饿了就给他吃。
休息结束后众人又开始赶路,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一辈子没出过远门。都是随着人群走,后来有人说往北走,去定襄城,那里没有旱灾,大家也跟到现在。
安景之知道,就算去了定襄,这些人照样活不了多久,那里确实没有旱灾,可是还有兵灾和农民起义军。
看了一眼前面中段的一辆马车,那是突然加入流民没几天的一家人,现在这个时候还有马车的人,家境肯定不俗,应该还有一点粮食,就你了。
“娘,我去前面看看,顺便打探打探消息。”
“前面有啥好看,你去吧。”安母看了看儿子的背影,本想拒绝的话吞进了肚里,这样的世道,她和老头子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们护不了景之一辈子,现在不学着担事,等他们去了之后,小儿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