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住在乡下,最明显的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好像就在不久前还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令,可一眨眼,麦子熟了,鱼塘里放养的鲤鱼又有尺把长了,连蛤蟆都敛住了鸣唱,你都能听到生物生长的声音,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好像是没几天似的,一切都成熟了,苞米上了脱粒机,西瓜香瓜遍地滚,而到了这个时候,就知道热天不多了;很快,一片大地又是干干净净;当白雪掩盖着黑油油的土地,又是一个新年来到了。在这里,四季的颜色也在不时地交替更新,那让人振奋的绿,那醉人的黄,还有那不见边际的雪白,总是及时地闯进你的视野,你的眼睛就总是被不同的东西鼓舞着,感动着,期待着,梦想着,然后就是又到了年根底下,又是一个新的期盼。
在这一年里,必成过了二十岁的生日,胡子也长了出来,从外表上看,已经不是那种学生模样的后生,而是一个叫人刮目相看的成年人了。从他的眼睛里,你可以看得出来一种稳健,一种智慧,还有一种做人的责任。乍看上去,他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许多,他的特殊的经历,让他提前成熟起来。
这一年来,必成可真是一年当做两年过的,每天不到四点就起来,然后就是一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到了晚上才到外面走一走,睡了四五个小时的觉后就又是这样。读书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但对于必成来说,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压力,还有就是,他觉得,很多人,凡是认识他的人,关注他的人,都在注视着他,也有的人等着看他们家的笑话,当然,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了。
他从这里真正感到了快乐和幸福,过去他在念书时,他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取得在班上或者是学年遥遥领先的名次,而那些枯燥的东西并不能怎样让他感到兴趣,因为他知道他所学的许多东西是都要淘汰掉的,是将来用不上的,甚至是一辈子都用不上,即使是念了大学所学的许多东西也不见得就有用。可是,现在他所学的每一点知识,看的每一行字,他都觉得用途非常之大,甚至他看明白了一点点东西,就觉得是治好了一个病人。是的,有太多的人都在期待着他,他不能有一点点的松懈,有一点点的懒惰。
龚金堂和尚怀礼一个月也会来个三次两次的。一个人活到了这个年纪,一般的人都活明白了,那就是帮人就等于帮助自己的来世,为自己修一份阴德。他们每一次来,都是必成学习的好机会,他把这一段时间读书的感受说给他们,他们就对他读书学习到的东西进一步向他阐述得一清二楚,两个老人告诉他怎样读书,怎样练习,怎样观察人的脸色是不是有病,基本上是什么病症。这样他就学得更扎实,更系统。他们到这里时,为了让必成有个实际的经验,就也给一些乡亲治病,必成就坐在他们的旁边,有时还亲自上去演练,这就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感受。
如果有时间,如果天气晴朗,或者妈妈需要,他也会推着轮椅,在早晨的晨光里,或者在黄昏的夕阳下,母子两人就会出现在幽静的乡村的小路上。他会和妈妈说说他认真苦读的感受,谈谈他的体会,让妈妈了解他的进程,也和妈妈有一种交流。有时候他在自己的房间学习,妈妈在另一个房间休息,或者看电视,他们就有着一股相互依赖的感觉,他们都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那份爱。
生活里需要亲情,人生需要付出爱心,而并不光是为了自己实现梦想就将一切都抛弃掉,当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做出了一种巨大的选择,那么对方就已经把自己和你完全联系到了一起,哪怕是你的最亲的亲人。如今,孩子远走高飞,父母留在家乡,忍受着无边的孤独和寂寞的比比皆是。虽然早就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可这个家庭有着太特殊的经历,当灾难过去,他们感到的更是那种相依为命的感慨。甚至连亚贤都暗暗地想,如果必成真的不在她的身边,她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也许并不仅仅是寂寞和悲伤所能说清楚的。
她觉得儿子不仅有超出常人的智慧,更有一种果敢的性格,她觉得这是一个男子汉所必须具备的,现在她开始欣赏自己的儿子了。
对于必成所做的一切,亚贤都深深地看在眼里。她为他感动,为他骄傲,为他欣喜。她早已从那种阴影里解脱出来,因为她有了这样一个好儿子,她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一个自强不息的年轻人,不是最大的财富吗?她觉得自己当初真有点低估了儿子,她没有想到的是,必成竟然能够下这么大的功夫,真的有一股学不成不罢休的劲头。这让她想了许多东西,也许这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精神吧,他们何家的人就是这样的,真有一股那种一般人所没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必成还真就超过了他的爸爸何广大。广大是那种小心谨慎而又不能从善如流的人,从医学本身来讲,他的水平也是不错的,但通过和两位老前辈一接触,就觉得广大由于自己的封闭,失去了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她觉得必成不会是这样的,他一定要比广大在这方面有出息得多,也许会向他爷爷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