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234章 高迎祥:初代闯王的悲壮征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高迎祥:初代闯王的悲壮征程(1 / 2)

一、揭竿而起

崇祯元年(1628年),正值明末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连续多年的饥荒使得民间哀鸿遍野。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民们开始寻求生存之道,纷纷发出“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的呼声,起义的种子开始在各地萌芽。

高迎祥,这位出生于陕西安塞(今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人,原本以贩马为业,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不仅精通骑射,而且臂力过人,这让他在战场上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迎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揭竿而起的道路。

1628年,高迎祥在自己的家乡安塞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率众起义。起初,他的部队规模并不大,但凭借着个人的魅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同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民加入。高迎祥的部队逐渐壮大,他们开始在延庆府一带活动,对周边的官府构成了威胁。

高迎祥在战斗中穿着白袍白巾,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标志,也象征着他的部队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每一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斗志。在高迎祥的带领下,起义军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他们以灵活的战术和高昂的士气,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二、乘胜追击

崇祯三年(1630年)十一月,高迎祥与王嘉胤、王自用的部队会合,共同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不久之后,王嘉胤在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遇害,这一事件促使陕晋地区的各路义军结成了三十六营,高迎祥成为了其中一位领袖,并被尊称为“闯王”。此时,李自成和他的侄子李过、张献忠等人的部队也加入了进来,使得义军人数迅速膨胀到了二十万人。他们分道扬镳,先后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等多个州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