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胤祉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康熙三十八年,因在敏妃丧期未满百日便剃发,这一被视为大不敬的行为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降为贝勒,王府上下亦受牵连。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胤祉个人品行的一次严厉警告,也反映出康熙帝在维护礼制、严惩不贷方面的坚定立场。
几年后,康熙帝又给予了胤祉新的信任与任务,命其勘察皇宫三门的底柱,显示出对其才能的再度认可。至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更是亲临胤祉府邸举办家宴,并自此形成惯例,这不仅加深了父子间的情感交流,也进一步巩固了胤祉在皇室中的地位。
三、废储风波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对于清朝皇室而言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年,康熙帝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重大决定——废黜皇太子胤礽。胤礽自幼被立为太子,本应是未来皇位的继承者,但在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康熙帝对他的表现越来越失望,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废太子的行动。
在废黜太子的过程中,康熙帝注意到了皇三子胤祉与胤礽之间的亲密关系。康熙帝召见胤祉,询问有关太子过往的行为。胤祉如实回答,并没有掩饰他与胤礽之间的友谊。康熙帝虽然对胤祉与胤礽的关系有所顾虑,但他认为胤祉并没有唆使胤礽做出任何恶劣的行为,因此决定不对胤祉加以惩罚。
就在这个时候,一起涉及皇长子胤禔的阴谋事件浮出水面。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协助胤禔秘密地使用巫术企图魇镇太子胤礽,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胤祉得知此事后,立即报告给了康熙帝。这一举动显示了胤祉的忠诚和对皇室利益的关注,同时也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自己与胤礽的亲密关系并不包含任何危害皇权的意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康熙帝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与此同时,为了表彰几位皇子在皇室内政中的贡献,康熙帝分别晋封了多位皇子为亲王。其中,胤祉被晋封为诚亲王,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过去几年中在皇室内外所表现出的支持与忠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