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71章 陈大受:从寒门走出的朝廷重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陈大受:从寒门走出的朝廷重臣(1 / 2)

一、出身寒微,矢志不渝

陈大受,字占咸,号可斋,湖南祁阳人,生于1702年。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以租佃土地耕种为生,家中经济拮据。然而,陈大受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求知欲。他勤奋好学,利用为同族亲戚看家的机会,广泛阅读藏书,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他日后步入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举入仕,步步高升

雍正十一年(1733年),对于陈大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通过了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正式踏入了仕途的大门。陈大受的科举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的结果。自幼家境贫寒的他,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相反,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学习,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成为庶吉士后,陈大受进入了翰林院,这是一个培养高级官员的重要机构。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的学术训练和政务实践,为未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翰林院的学习环境严谨而富有挑战性,陈大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迅速崭露头角,得到了同僚和上级的认可。

乾隆元年(1736年),是陈大受仕途中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他参加了御试,这是皇帝亲自考核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陈大受在御试中表现优异,名列第一,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成为了乾隆皇帝身边的近臣。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标志着他正式进入了帝国的核心权力圈。

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期间,陈大受的主要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编写起居注,并为皇帝讲解经史典籍。这一职位要求极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敏感性,陈大受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和忠诚可靠,赢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政务处理上表现出色,逐渐成为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

随着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加深,陈大受的官职也不断晋升。乾隆二年(1737年),他被提拔为内阁学士,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的成员。在内阁学士任上,陈大受参与了许多重大政务的讨论和决策,展现了出色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乾隆四年(1739年),陈大受又被任命为吏部右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工作。这一职位不仅要求他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他公正无私、严明执法。陈大受在吏部任上,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严格选拔和考核官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乾隆六年(1741年),陈大受再进一步,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负责军事事务的管理。这一职位要求他具备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战略眼光。陈大受在兵部任上,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乾隆九年(1744年),陈大受被授予太子少保的荣誉职位,这是对他在政务和军事方面卓越表现的嘉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