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82章 郑大进:勤政爱民的典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章 郑大进:勤政爱民的典范(2 / 2)

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郑大进面对的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挑战。当时的淮盐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同等级的盐品混杂在一起销售,价格却没有相应的区分,导致市场上充斥着次等盐,而优质的盐反而难以流通。这种混乱的市场状态不仅损害了商人的利益,也让普通消费者无法购买到高质量的食盐,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国家的盐税收入。为此,郑大进亲自介入,通过细致的品质鉴定工作,明确了不同等级盐品的价格体系。他向朝廷提交了相关报告,请求批准实行新的定价机制。这一举措有效地规范了市场,使得商贩和消费者都从中受益,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的职位上,郑大进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黄白蜡(一种蜡制品)的生产和收储之间存在矛盾,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郑大进深入了解情况后,调整了收储策略,优化了生产流程,促进了黄白腊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在贵州布政使任内,郑大进发现贵州的粮仓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尤其是在潮湿气候下,储存的粮食容易发霉变质。他意识到,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郑大进提议在粮食短缺时期,将陈旧的粮食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需要的人群,等到秋季收获时再以一米换二谷的比例补充回仓库。这个创新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陈米堆积的问题,还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储备,同时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而在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的职务中,郑大进对工业生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楚北宝武局的铸铜工业因为缺乏高质量的原材料而陷入困境,传统铸造工艺依赖于从云南进口的高品质铜矿石,但由于供应不稳定,导致生产受阻。郑大进经过详尽的研究,发现如果采用本地的低质铜矿石进行加工,虽然需要更多的工序来去除杂质,但最终的产品质量和原先的混合材料相当。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利用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来制造黑铅用于军事用途。

三、重视水利,力治水患

郑大进在其为官生涯中,始终将水利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他认为,良好的水利系统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防止水患的关键。在不同的任职期间,他都积极投身于水利建设和整修工作中,为改善当地的水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湖南任职期间,郑大进深知湘江大堤的重要性。湘江作为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其大堤的稳固直接关系到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大进根据地形特点,对原有的大堤进行了改造,通过重新规划和建设,提高了大堤的防御能力。他特别强调了月堤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特殊的堤防形式,用来抵御周期性的洪水侵袭。通过这样的改造,使得湘江大堤更加坚固,有效减少了洪水带来的损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