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不愿走的,这个民族的百姓,更多的就是对家的执念。
“孙儿总听您念叨,老几咋都不来个信呀。这可好了,人都来了。”
朱元璋似有些孩子气,鼓着嘴,“啥念叨,咱念叨有啥用。你不是不待见你的几个叔叔嘛,说这个干啥。”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话对朱允熥来说,醍醐灌顶。
从户部而知,洪武三年起的禁海,直至十七年,也都还没完全结束。单单福建一省,仍有一府四县百姓,还未曾内迁。
永乐七年,大明真正走向盛世。国强而民富,万国皆来朝拜。
无数的白银,汇集于大明。不否认朱高炽在监国时,做的不比朱棣差。但朱高炽自个儿也说,“述我朝功,先帝不减太祖。海贸一事,无论朝廷与民,皆有大惠,此大功也。”
这便是历朝历代,都很严重的一个流民问题。
见朱允熥闷头不说话了,朱元璋拉着朱允熥的手笑道,“啥事,都得想着最坏的。不然呐,朝廷是要出乱子的。”
李景隆欲哭无泪,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
可这个时候,自己又不能卖穷。他还指望,跟着朱允熥,谋得几个好差事呢。
一咬牙,“殿下,臣家里能出十万。”
十万!
官轿还未放稳,詹徽就赶紧的跳下轿子,深深的拜下去。
他是吏部尚书,虽是天官。但詹徽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性格,无论是谁,他都不去得罪。
而这一声“下官”,詹徽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
詹徽半张着嘴,良久才又开口,“信国公,下官斗胆。您这是,在与下官示好?”
汤和有些不安,他知,这是朱元璋十分忌讳的一个点。他又不知,朱元璋对此,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若是爷孙二人,在开海禁海上,有了分歧。那汤和,又该站在哪一边。
谨慎,是汤和的性格。而谨慎之后,汤和又会十分的胆大。
“老夫,知道了。”
两人脚步不停,朱元璋坐在榻子上,准汤和坐在另一侧,“鼎臣,你猜猜咱为啥急着让你进宫,所为何事。”
朱元璋找一个舒服的姿势,“你继续说,咱听着呢。”
“皇爷,臣每日都有战船出海巡视。南洋诸国,每日有百艘商船,去过东海。他们或是往倭国,或是往高丽。”
“咱一辈子,没咋让皇后过了几次寿。这一次,可不能再寒酸了。即便这样,咱也抽出一半,给了吴王,任他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