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甚独> 第44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1章(1 / 2)

说到幽州,就不得不提一句公孙度①。

彼时汉室将颓,中原大乱,唯时任益州牧的刘焉、交趾太守的士燮和辽东太守的公孙度三人治下,算是片能容士子们避祸的乐土。

投奔公孙度的,除了有管宁、邴原、王烈等,更连太史慈都曾避祸于辽东。

由此可见,最终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的公孙度,其统治下的辽东政权与汉末诸国的割据程度,已无异于独立一国。

三国鼎立之际,哪怕是隔着曹魏的孙吴也曾遣使公孙度,妄图拉拢以夹击曹魏。

可公孙度是个妙人。

曹魏来使我答应曹魏,孙吴来使我答应孙吴,季汉来使更是要作大汉最后忠臣的形貌,大肆为汉痛哭流涕一番,声称要为大汉死守边疆流尽最后一滴血!

三国来使也不是空手。

收了三国大笔“赏赐”的公孙度,转头就把这些浮财换成军需,一面防着曹魏真的陈兵幽州,一面联姻愿意内附的夫馀国,一面把妄图染指玄菟郡的高句丽打成了乖孙子。

公孙度能在史书上得一句:“辽土之不坏,实度是赖。”②,倒也名副其实。

而公孙度其人最妙就妙在,哪怕他东伐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哪怕他收取东莱各县,“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②,俨然一副皇帝做派,他就是不登基。

虽然公孙度死后儿子继任,也难免步了曹操的后尘——不肖孙子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给公孙度追封了个太祖。

结果登基不到十年就被司马懿灭了国。

幸而公孙渊赶上了曹叡夷司马氏三族千人,自毁“国柱”。

得益于被灭国之前为得到外援,曾经再次称臣于孙吴,在魏汉最动荡的时期苟了几年的公孙渊,借着孙吴在魏汉的内奸助力,趁着魏汉坍塌之际,逃回了幽州。

此后公孙渊缩在幽州,一边收拢旧部,一边观望中原大地合为魏吴二国后,又分成六国再聚为楚蜀吴晋四国。

当然,萦芯出生几十年之前公孙渊就寿终正寝了,后面几十年都是他那些不安分的儿子、孙子一边争权夺利一边替他看的。

到如今,幽州依然姓公孙,但是境内也有许多大族崛起。孙铄的新内史祖约就是幽州大族范阳遒县祖氏出身。

由祖约能到东吴的都城做六百石正官来看,被灭国后再未曾称帝的幽州公孙氏子孙已经明白了高祖公孙度绝不明面上称帝的“良苦用心”。

只要幽州的公孙氏不称帝,他们就能以“归附”这一个筹码,在东吴攻幽州时倒向桓楚,在桓楚伸手幽州时倒向东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