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小说>天启预报> 第四百八十一章 通知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一章 通知书(1 / 2)

平静的日子总是太过短暂。

有的时候槐诗甚至会觉得自己被卷进各种麻烦事情里的时候,短短的几天都会漫长的见鬼,感觉好像写小说都能写个一二百万字。

可一旦进入平静的生活节奏之后,时光流逝的速度就快的要命。

每天早上八点钟睁开眼睛,吃饭,然后雷打不动的练琴两个小时,下午上乌鸦的炼金术课程,继续研究金属学,然后进行少司命的圣痕控制,晚饭过了之后打游戏,睡觉之前给《蝇王》补充源质,加快别西卜回复的速度。

然后一觉睡到大天亮。

自从考试结束之后,槐诗一直都是这样的生活节奏。

经过了考虑和犹豫之后,槐诗终究还是选择了正常填报志愿,初步选定了金陵和临安的几所大学。

反正没什么头绪,不如选几个离家近的。

偶尔的时候,会对着象牙之塔的邀请函继续犹豫头疼,但很快就会抛到脑后。

反正到了九月才决定,时间还有很长……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槐诗对少司命圣痕的掌控也终于达到了目前阶段的界限。

实际上,真正掌握圣痕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那充其量只能说是勉强,能够在启动圣痕之后,将那一份升华的奇迹封锁在自己的体内,不至于像个皮球那样不停的漏气,打个哈欠都要分出残影来,徒劳消耗源质。

不过,轮到面对自己那超出常规四倍以上的六十一个残影时,就要了槐诗的命了。

真想要同时将六十一个残影的行走坐卧尽数掌握在手中,完全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伪命题。

就相当于加上自己之外,同时要控制六十二具躯壳,而且还要保持彼此不互相干扰——除非槐诗立刻预约一个暗网的人格分裂手术,强行将自己的源质分为六十二份,并同时上线六十二个不同的思考……

弄到那种程度,不用说人格分裂,灵魂也都崩溃了,还要啥自行车?

在命运之书的记录试炼里,同时对六个残影进行微操就已经是槐诗的极限,再多……再多也根本用不上。

在这个过程之中,槐诗所做的控制不是如何全盘掌握,而是控制残影出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自己所需要的数量。

至于其他,就没有什么必要。

残影毕竟只是残影,倘若不注入源质的话,也不过是幻象而已,只不过是槐诗的伪装和转移时的信标,能够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槐诗而言就已经完全够用。

至于真需要工具人的话,他还有尼伯龙根里养着的那一堆工具人呢。

在槐诗的漫长等待和源质孕育之后,在红手套、戚问之后,第三个工具人山鬼终于在少司命的圣痕之下延伸了出来。

而在山鬼之下的阴魂,如今也只出现了四个,距离九个满员还有相当长的时间要等。

不过,这一次槐诗拿着命运之书照着山鬼脑门拍下去之后,所搭载上去的记录人格竟然是范海辛。

确切的说,是青冠龙的贤者之石里所记录的那个狂信徒,在未曾登上五月花之前,由宗教裁判所制造出来的刽子手。

纯粹论战斗力,他是槐诗军团中最能打的那个——虽然拿来和他做对比的是正面对战纯粹渣渣的老阴逼戚问和绿日的现境特务红手套,但好歹宗教裁判所的严苛教育和培养不是吃素的,不论是正面对决、暗杀还是毒素等等都是一把好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信仰狂热的有点过头。

哪怕已经死了,可这一部记录人格之中依旧保持着生前的结构,信仰本身就是范海辛的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当他和圣灵谱系再没有什么关系之后,这一份信仰就莫名其妙的……转移到了槐诗的身上。

不同于红手套的惜字如金、戚问的狗狗祟祟,范海辛看上去和一位中年神父差不多,神情永远严肃和郑重,时不时的会从嘴里冒出一句‘圣哉!’。

搞得槐诗时常会怀疑他是不是被蜥蜴人附身,顺带摸一摸脑袋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又变成了狗头。

怎么说呢……听多了,还挺爽的!

在这期间,还有另一件好事。

经过漫长的研究和控制,槐诗终于在高考结束半个月之后,摸到了残影跳跃的边儿。

确切的说,是终于感应到了残影之中那一缕渺小源质隐约的脉动。

按照少司命圣痕之中的本能,槐诗控制着自己的灵魂,抬起手对准五米之外的阴魂,好像冥想一样努力了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成功的捕捉到了源质脉动的节奏,和自己的灵魂产生了共鸣。

瞬间,槐诗眼前一花。

没有出现在五米外,在两米半的位置就被甩出来了,砸在墙上,抠都抠不下来。

勉强算是有那么一点成功了吧?

而短短两米半的距离,竟然就消耗了他体内五分之一的源质——倘若以常规的升华者而论,这已经足够把他们榨干了。

在经过反复探索之后,槐诗发现,消耗的源质和距离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关系到自己本身对技能的熟练度,还有源质的控制能力。

残影跳跃的本质,乃是通过少司命的圣痕,瞬间将槐诗的身体源质化,转化为近似阴魂的结构,质量渺小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计之后,通过源质之间的短暂共鸣,实现凭空迁跃。

这一过程之中,距离的挪移消耗的源质不到五分之一,真正耗能的部分是自己在源质化的瞬间和从源质化回归正常状态的瞬间,先后两次的剧烈的变化所导致的源质流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