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武校尉忍不住提醒道:“陛下,南阳刘秀如今在逃……”
闻听此言,王莽如梦方醒,刚才他沉醉于两部蒙学典籍,一时竟忘了南阳刘秀在衣带诏上签了名,是逆贼也!
“可惜,可惜!”
他连道可惜,却杀意已决。
毕竟他连当代大儒国师刘秀都能毫不留情的杀了,哪会留一个太学生的性命。
这个南阳刘秀既然是两年前才来太学读书,那岁数肯定不大,最多是弱冠之年。
如此天才,就更不能留了!
王莽下旨道:“广发海捕文书,杀刘秀者,赏万金,杀南阳刘秀者,封万户侯!”
谶言是说刘秀当为天子,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国师刘秀,但天下的其他刘秀也不能放过,尤其是这个南阳刘秀。
此人不仅是刘氏宗亲,又有如此才学,若不尽早除去,他日必为大患。
……
刘秀已经回到了南阳郡,他身边还跟着同为南阳人的邓禹和朱佑。
他们自幼结识,又一起在太学读书,是至交好友。
“文叔,我们为何匆忙离开常安?”邓禹问。
“怕掉了脑袋。”刘秀笑道。
“哈哈,你刘文叔是国师刘秀都夸赞的蒙学大家,谁敢杀你头啊?”朱佑大笑。
刘秀摇了摇头,心中却是轻叹,衣带诏的事情,事发突然,他这两位好友并不知晓。
其实国师刘秀此时谋画衣带诏,他是不认可的,虽然这个主意是他出的。
他因为才学,再加上同名之故,得国师刘秀赏识,引为忘年交。
半年前,国师刘秀因为儿子被莽贼杀害,曾流露出对莽贼不满的情绪。
他就将自己从小在孙道长那里听来的衣带诏的故事,大概讲了一遍。
但没想到,国师刘秀竟然很快就照着谋划了这次的衣带诏,想要诛杀莽贼。
刘秀想起自己刚看到那封血诏时的心情,除了对莽贼胡作非为的愤慨,还有就是震惊和无奈。
太急了!
此时莽贼的根基并未动摇,就凭这些做学问的儒生和一些权力不大的刘氏宗亲,就想诛杀莽贼?
那个时候,国师刘秀似乎看出他在想什么,解释说:“我年事已高,没几年好活了,等不到那个最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