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第一个修大瓦房的是张凤霞家。
村里第一个买二八大杠的也是张凤霞家。
村里第一个买缝纫机的还是张凤霞家。
“对!就是可以去邮局领钱的汇款单,娘,我们明天去镇上赶集吧!顺便把钱领了给苏家送去。”沈知欢抿嘴笑。
把欠王春梅和苏长河家的钱还了,她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奔小康了。
等来年开了春,就把大瓦房安排上。
前院种点花草,后院养点鸡鸭,闲了写几篇文章,无聊就上山逛逛。
这样闲云野鹤的生活,想想就美滋滋。
至于高考啥的,就留给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吧!
“这汇款单可以领多少钱?”李秋华低头看着沈知欢手里的汇款单。
“一百一十八块!”
只要她们不说,谁知道她到底领了多少钱。
他们该吃吃该喝喝,由得村里人猜去。
“那么多?!”李秋华一惊。
这年头,许多厂子里普通正式工的工资一个月也才二三十块钱。
一百一十八块都能顶普通正式工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沈知欢笑着揽上李秋华的肩膀。
他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
明年,许多地方就要开始推行分田到户。
就是不知道那股子春风啥时候吹到她们这块山旮沓来。
第二日一大早,沈知欢一家就坐上王保田家的牛车去了镇上。
在镇子口下了牛车,一家子直奔邮局。
因为时间还早,来邮局寄信和办事的人并不多。
沈知欢先买了两张邮票,将这些日子闲得无聊写的两篇文寄了,这才从兜里掏出汇款单。
刚递过去,柜台后的工作人员就双眼发亮的看着沈知欢,神色中难掩激动。
“您就是给京城悦人杂志社投稿的那个作家同志?”
“作家不敢当,叫我沈知欢就行了。”额头青筋一跳的沈知欢硬挤出了一丝笑意。
您……
用在她一个十七岁的黄毛丫头身上合适吗?
“沈知欢同志,您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们……”或许是发觉自个儿的声音太大,她压低了些声音,“我们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