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管是从军事角度看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陕西三边总督移镇固原州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移镇固原则是非常的失败!
原因也很简单,在西安府的话陕西镇的粮饷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八百里秦川千里沃土养个几万兵还是不成问题的。陕西镇移防固原之后只能靠平凉、巩昌、凤翔几个穷府来供给,而就在平凉府还得供给韩藩的宗室,这样一来能够供给固原镇的钱粮那就只能更少了。
就这武督师还依然挪用固原镇的军饷给延绥镇,结果就造成固原镇在年底进行一场大规模讨薪运动。这按道理说当兵的工资是一个月一发,可自万历末年以来当兵的工资开始是一个季度一发,后来是半年一发,最后直接搞成了一年一发,搞的跟后世的农民工一样。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是一年一发,其中还是有不少官兵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发,不过大多数还是一年一发的。
按照编制固原镇的额兵是四万人,每个营兵的饷银大概是每月一两四钱左右,一年的饷银就是15两银子,固原镇一年的军饷开支是在六十万两银子左右。
不过这明朝营兵吃空饷吃的实在是太严重了,固原镇究竟有多少兵力上到总督下到将帅都搞不清楚。大家都知道这军饷从来都没发到位过,就依靠平凉、凤翔、巩昌三府外加西安府的部分输从根本养不活四万营兵。固原镇的真实兵力估计也就个一万五千人左右可能连一半都没有。
这一万五千人刨去三边总督的督标营和固原镇总兵的镇标营,实际的营兵数量恐怕还不到一万人,即使按照一万人算今年也需要15万两军饷。
武督师大笔一挥直接往外送了5万两银子。
至于镇标和督标肯定是不会缺饷的,或者说多多少少能发点,不至于加入到讨薪的队伍中,毕竟要是真的因为讨薪出了什么事还得是镇标和督标来弹压。总督和总兵不傻,知道不把这些兵喂饱肯定是不行的。
...
此次兵变的爆发点在平凉府的一个实土卫所,甘州卫。
甘州所卫城位于固原州的西边直线距离不过五里地,是固原镇防御体系下的一个路城,这里设置有一个固原镇的游兵营,游兵营的游击将军就是在几个月前去延绥镇援剿因为缺粮欠饷而跑回来的李英。